本地最近有一間加密貨幣平台爆煲,其實是遲早發生的事。
最近全城熱話,一定是證監點名的那一間加密貨幣平台。這個平台背後勢力十分龐大,我對於這平台背後的來龍去脈和人脈關係網,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因為當中涉及一些傳統金融圈人士。具體資料,我已放在封閉式訂閱平台分享給各位訂閱讀者。這裡是公開平
台,無謂披露太多。
美股外幣即時報價 多國新聞任睇
這間加密貨幣平台爆煲,是遲早發生的事。強大如FTX、Amber Group、三箭資本,一樣落得爆煲下場。問題是,為何是現在才爆?
證監對這間交易平台的營運資料,已有以年計的掌握。從大格局來看,之所以誘發證監調查的致命傷,我相信是公司找了網紅鋪天蓋地宣傳,從而找到了一大批客人(在現在的環境來看,這些當然就是「受害人」),中間的關係是相輔相承——它藉網紅掀起公眾話題,自然惹來監管部門關注,這注定會導致今時今日這個局面。
牌照制度出台 成藥引
另一個原因,是監管部門在6月份出台的加密貨幣監管牌照制度。
這間加密貨幣平台不屬於證監登記系統上的合法經營者,卻仍然找來網紅宣傳,那就屬於刑事了——這是監管部門的硬性規定。這不同於制度出台之前:以前因為沒有明文規定,平台經營者可以在灰色模糊空間遊走。今天,「合法」和「不合法」的準則已然明確介定,沒有半點含糊。
當牌照制度出台後,已有經營者取得合法牌照,要在香港取牌的門檻十分苛刻。因此,從已取牌合法經營者眼中,它們怎能容許一個沒有合法牌照的經營者肆無忌憚地宣傳,經營與自己相類似的找換業務?如果容許這件事存在,當初苦心換來合法經營牌照,豈非多此一舉?所以已取得牌照的合法經營者,很有動機去進行舉報,觸發這件事的發生。
最後一點,因為接下來將會有 FinTech Week,監管部門有可能想洗一次太平地,藉這個機會,清洗一些遊走灰色地帶的眼中釘,於是促使這單事件發生。
假若事件停留在證監調查層面,那麼一切還是相對易辦,寬宏處理的彈性會更大。但恐怕現在形勢,似乎已惡化至警方介入層面。因為很多受害人沒法出金,商業罪案調查科已從詐騙方向展開調查。警方一介入調查,那就沒法再談了。
至於涉事網紅,如果屬於代言宣傳角色,犯法機會還是有的。如果是這間公司的重要持份者,例如合夥人、董事、高層,那就麻煩得多了。
渾水
本欄逢周日刊出
渾水專欄 - 渾水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hk.finance.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