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中資 - 羅國森 2023年10月28日
《品中資-羅國森》中資股已經見底?
《品中資-羅國森》中資股已經見底?
《品中資》因為出門的關係,本文距離上一篇文章已隔了3星期。這3星期之中,內地經濟
出現了幾個亮點,值得大家關注,也對我們的投資有一定啟示。
首先,中央匯金(俗稱國家隊,實際是中央透過此公司持有重點的金融國企)時隔8年,再
度入市增持四大內銀的A股,估計涉資約5億元(人民幣.下同),即是說,這次是四大內銀的
大股東增持股票。雖然實際增持的金額不算大,但象徵性意義卻不能忽視。
中央匯金這個舉措,刺激四大內銀的H股在消息曝光後翌日急升。只不過,經過大約兩星期
的消化,四大內銀的股價都從高位回落,農業銀行(01288)和中國銀行(03988)的
股價更跌破消息曝光前的水平。
但工商銀行(01398)和建設銀行(00939)的股價明顯偏強,現價仍比消息曝光
前為高,這也引證我一向的想法,就是投資內銀,只會揀建行和工行,其他都不考慮。
我相信,中央匯金增持四大內銀,釋出的訊號是:在中央眼中,現價的四大內銀已經十分吸
引。客觀一點說,四大內銀的估值水平又確實很便宜:大約3倍的市盈率,接近或超過9厘的股
息回報。在今時今日的投資環境下,捨四大內銀(準確是兩大內銀),似乎再沒有其他選擇了。
更甚的是,中央匯金更表示,未來6個月會繼續增持四大內銀,即是說,我們現在追入,也
有「國家隊」護航。我認為,現在買入兩大內銀,是進可攻退可守的投資選擇。
還有的是,本周一(23日)中央匯金也買入交易型的開放式指數基金(ETFs),同樣
會在未來繼續增持。
*經濟初露復甦勢頭*
除此之外,國家統計局上周三(18日)發布了3項重要經濟數據,初步顯示,內地經濟終
於出現復甦勢頭。首先,第三季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增長4﹒9%,優於市場預期的
4﹒5%;而今年首三季的GDP則按年增長5﹒2%。根據國家統計局初步測算,第四季只要
增長4﹒4%以上,就可以完成全年5%左右的預期目標。
還有的是,今年首三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按年增長6﹒8%,單計9月份則按年上升
5﹒5%,較8月份加快0﹒9個百分點,優於市場預期的4﹒9%;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於首三季按年升4%,較上半年加快0﹒2個百分點,至於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則按年升
4﹒5%,增速與8月份持平,但略高於市場預期的4﹒4%。
唯一令人失望的,仍然是房地產市場,當中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9﹒1%,商品房銷售
額跌4﹒6%,拖累首9個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只按年增長3﹒1%,遜於市場預期的3﹒2%
。
根據《路透社》的測算,9月份房地產投資按年下降18﹒7%,為連續第19個月下滑,
但降幅較8月份的19﹒1%跌幅有所收窄;9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按年下降
18﹒8%,較8月份的26﹒1%降幅明顯收窄。
上述的測算同時顯示,9月份銷售面積按年下降19﹒8%,連續第27個月下降,當月銷
售額則按年下降19﹒2%,兩者降幅都較8月份收窄。
不過,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看法,綜合相關宏觀數據顯示,內地房地產優化政策的作用正在持
續釋放,有積極效應,房地產整體處於調整階段,後期仍要抓好政策落實。國家統計局更表示,
調整有利房地產市場向高質量轉型,中國的城鎮化還有提升空間,剛性需求和改善型需求較大。
*基建股未反映刺激因素*
在一定程度上,我是同意國家統計局的觀點,但問題是,今次房地產市場調整會歷時多久、
對宏觀經濟的傷害有多大而已!
除了上述數據外,本周二(24日)全國人大常委通過在第四季度增發一萬億元國債,全數
向地方轉移支付,支持災後重建和相關工程項目建設,並授權國務院提前下達下年度新增地方政
府債務限額,以穩投資和擴內需。這項舉措令到今年中央的預計財政赤字由3%升至約3﹒8%
,這也是23年來,內地首次在年度內追加赤字,反映當前的經濟形勢確實比較嚴峻。
在我印象中,在短時間內推出如此多的提振經濟措施,包括直接入市持股,又加大財政政策
的力度,效果還未反映在早前公布的經濟數據中。因此,我相信,即使這一刻,整體的中資股仍
未見底,但距離底部也應該不遠了。
投資策略方面,如果是保守型的投資者,現價買入兩大內銀是最好的選項;稍為進取的,可
以向基建相關的股份入手,因為基建股尚未反映加大基建投資的效果,具體建議下次再續。《經
濟通通訊社資深分析員 羅國森》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
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財經‧生活app,一app在手,天下暢遊!► 立即下載
品中資 - 羅國森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