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工資佔GDP比重嚴重偏低
中國的工資佔GDP比重嚴重偏低
中國的工資佔GDP比重嚴重偏低
內地試圖以增加經濟的內循環,來化解美國增徵關稅的負面影響,卻發覺中國的內需很難拉動起來;原因除了因為中國人危機意識重,想積穀防饑外,還因現有的社會分配方式,沒法讓廣大的受
薪階層有合理的個人收入。老百姓手上可支配的收入不多,如何令他們增加消費?在內需不足的情況下,中國的廠家唯有一窩蜂的把產品推向海外市場,結果引發惡性競爭,把工資的水平壓得更低,令本地的服務業增長的速度不足,經濟內循環的比重亦因而增長得不夠快。
一般發達國家,工資佔GDP的比重可達50%以上,但中國卻只有15%左右(沒有這方面的官方統計,這個數字只是綜合內地經濟學者的估計所得)。這樣大的差異,令發達國家的人民不但有收入解決溫飽問題,還可以追求更多改善生活質素的服務,令經濟不用過度依賴製造業及出口,可有更多的內循環。
因此,中國必須研究為甚麼會出現工資佔GDP比重落到這麼低的情況,並找出途徑去改變這種狀況;否則,經濟內循環就很難發展起來。
中國工資佔GDP比重之所以會落到這麼低的水平,是因為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在處理分配時,會先考慮社會的需要,而非個人的享樂。因此,中國會把更多的收入拿來搞基建,及打好重工業的基礎。此外,亦會在比例上調撥更多的資源去搞太空探索與研究國防科技。如是導致個人的需要往往相對被忽略。
在改革開放前,中共對個人的需求,壓得更低,要求人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地建設社會主義,追求個人利益是會受到批評的。改革開放後,容許個人追求更美好的生活,不一定一切都只能以集體利益為重。民間的積極性於是大量地釋放出來。
現在,中國需要做第二次大釋放,以讓老百姓可以分得更多的勞動成果。如果能夠讓工資佔GDP的比例,從15%增加至30%,那中國的內需一定會猛增,經濟的內循環很快就可以發展起來。
有人或者會擔心,錢從何來?這不用擔心,中國的基建已超額完成,未來十年可暫緩這方面的投入,國家可以因而減稅,讓企業與個人可以有更多的資源去發展經濟,及作個人消費。
此外,亦可以調整援助一帶一路的方式,減少無償支援,多作商業考慮。國家行為可以減少,民間的行為可多加鼓勵。中國自己先要富強起來,才有能力對一帶一路國家作更多的支援。眼前,中國自己也飽受壓力,援外的花費可大幅削減。
施永青 am730C觀點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