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美貿易戰升溫,兩國關係趨緊張,近日亦頻繁傳出在美上市中概股可能被退市的新聞。就此,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公開表態,稱已指示證監會和港交所(00388)積極準備,以應對最新的全球金融市場局勢變化,力爭香港成為海外中概股回流的首選地。除繼續吸納來自全球各地的優質發行人赴港上市,
港交所近日亦加緊做好在東盟和中東市場的聯繫和推廣工作,致力匯集更多國際資金到港。
近年來,為增強對海外上市公司來港的吸引力,本港早年已修改上市制度,建立起便利已在海外上市企業在港進行雙重上市或第二上市的監管框架。相信在政策方協同積極努力下,本港對大型中概股的吸引力有望增強。
此外,香港近期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國際競爭力也躍升至全球第五,在亞太區的排名繼續居首,多個金融行業領域的排名領先,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吸引力持續提升。同時,作為「一國兩制」下中國與世界的「超級聯繫人」,香港是能夠便利全球投資者布局中國資產的獨特市場,對中國經濟金融發展十分重要。因此,香港更應該利用好自己的優勢,推動中國金融業發展。
除中概股潛在回流機遇外,港股及A股受益於今年DeepSeek相關科技板塊的行情,內地企業赴港上市趨勢回暖,「A+H」上市模式持續升溫。據Choice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3月底,66家遞表企業當中,內地註冊企業大幅提升至43家,亦有包括寧德時代等許多著名企業及潛在大集資額A股上市企業正在排隊,三隻松鼠、賽力斯等十餘家A股上市公司也已公告擬在港上市計劃。相信香港的金融排名和IPO市場全球排名均有望進一步回升。
故此,面對現時中美關係的諸多不確定性,如未來真的面臨中概股從美國回流的情況,更應積極利用香港優勢,為內地具潛力的優質企業提供更多在香港集資的機會和平台,從而幫助內地企業更好地發展和增加全球競爭實力,並進一步提升中國總體實力及香港資本市場吸引力,形成協同共贏。
數據顯示,港交所去年第四季度業績創歷史新高,全年收入及其他收益按年增長9%至223.74億元,第四季收入及其他收益分別按年大漲31%及按季增長19%至63.81億元;全年歸母淨利潤按年增長10%至130.5億元,第四季度歸母淨利潤分別按年大漲46%及按季增長20%至37.8億元。作為聯通中國與國際資本市場的重要樞紐,集團總體業績穩健,輕資產模式下盈利質量較好,故多數淨利潤均可用於股東回報,派息率穩定在90%左右,近10年股息率處於2厘至3厘之間,具長期投資吸引力。
隨著香港在中國金融經濟發展上發揮更大效力,料香港資本市場吸引力有望同步提升,連同港交所近年致力於制度改革以提升市場吸引力等,相信對港交所未來發展有利。《香港股票分析師協會主席、意博資本亞洲有限公司執行合夥人 鄧聲興》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並無持有上述股份。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投資智慧 - 鄧聲興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