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3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趣遊樓市 - 脫苦海 2013年12月25日

趣遊樓市 - 脫苦海 2013年12月25日

城市結構大重組(最終章):大嶼山
大嶼山面積147平方公里,是全港最大的島嶼,甚至比香港島的80平方公里還要大得多,不過由於地勢所限,大部份地方是高山和狹穀,發展受到極大限制。

政府於大約十年前成立「大嶼山發展專責小組」(http://www.pland.gov.hk/pland_en/lantau/index.html),後發表「經修訂的概念計劃」:(http://www.pland.gov.hk/pland_en/lantau/tc/images/revised/revised_concept_plan.pdf)



經多年蹉跎,並無寸進,後來政府在「優化土地供應策略」中,提出多個大嶼山北岸的填海方案,以及擴展東湧新市鎮;還有各政黨的建議,包括工聯會「建設新北大嶼山」,以及工黨「新北大嶼山發展建議」等。到最新機管局再次提出發展機場北,以及第三條跑道的研究。當然不可以忽略的是前行政會議成員林奮強先生倡議的東湧飛龍計劃(http://hkgolden50.serveftp.com/download/100bn_chi_2.1.pdf)。

不過以上的各個建議,都缺乏一通盤的考慮,就是大嶼山究竟要在全港佈局甚至珠三角扮演一個甚麼的角色。打自港珠澳大橋立項之後,大嶼山北已鐵定成為溝通珠江口兩岸的一大據點,東湧應把握機會做大做強,甚而繼續在北岸填海及發展各種產業。問題是大嶼山北岸一帶是中華白海豚的淒息地,要大幅發展必定引來大量阻力。而稍為大幅的平地大蠔灣,是原居民的居所,也有可能被人申請為郊野公園的一部份。

那麼,又是否應該是開發大嶼山的其他部份呢?大嶼山南部有綿延的海灘,相信要填海的話必定不會被接納,結果就是要興建穿山隧道在財政上必不可行,肯定會成為大白象。西岸則離香港市區太遠,亦沒有多大平地可言。筆者反而想指出,何不將注意力放在東岸呢?在廿多年前,政府也曾提出類似的計劃:



原本的概念是以填海把坪洲、交椅洲、喜靈洲和周公島,與銀礦灣連成一起,北部的水域發展為新港口,同時在交椅洲和青洲之間建橋,溝通港島和大嶼山。後來因為新機場選址在赤?角,這個計劃也就無疾而終。

放在二十年後的今日,這個計劃可以重新考慮,不過要作出幾個修改,以令計劃更加完善:

1. 修改填海界限,將填海範圍排除於天然海灘、碼頭及主要居民點
2.在填海區和港島之間興建海底隧道,避免阻礙航道
3. 在西環摩星嶺開鑿岩洞作為海底隧道落橋位,避免要填海
4. 新填海區以作為住宅支援區為主,尤其是可以多建公屋,方便港島區工作人仕

5.新建公屋可作為代替現有部份港島區舊公屋,如華富華貴、西環觀龍之類



以現時的社會氛圍,要在生態敏感的北岸和南岸填海阻力極大,反而東岸都是岩基海岸,只要避開梅窩、愉景灣,和坪洲北部的已發展地方,成功的機會大過政府的幾個填海方案。同時亦可以遷徙部份港島人口壓力,而且如果仍需要土地的話,可以繼續向港島方向填海。不過由於所處的海域是主要航道,不能興建大橋,而要通鐵路的話,工程難度及成本會大增,反而興建行車隧道,只要鑿開摩星嶺就有大量空間。

這個佈局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將大嶼山作為不同的分工:
主要商業住宅區:機場、東湧東部、北岸填海地
旅遊及生態保育:南岸海灘及郊野公園
公營房屋區:東湧西部及東岸填海區
鄉郊發展:其餘地區
趣遊樓市 - 脫苦海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