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7年8月13日 星期日

摸魚手札 - 渾水 2017年8月13日

摸魚手札 - 渾水 2017年8月13日


摸魚手劄:殼股DQ沒釀成仙股風暴


■時任港交所行政總裁鄺其志推出諮詢文件,要求連續30日不足5角的股票強制除牌。 資料圖片



華多利(1139)成為繼萬亞(8173)、中國生物資源(8129)後被DQ除牌的第一隻主板殼股,市場譁然。不過早在DQ潮出現之前,已有消息指,港交所會將低於1蚊

及交投不活躍的殭屍股強制除牌。今次這三間公司被以「不足夠業務營運」的理由強制除牌,理由不同,結果卻相同。所以,雖不中,也不遠。

坊間對妖股的定義很多,例如大升大跌、長期無止境大升、瘋狂集資等。華多利不算符合這類主流定義。不過,我同意公司的業務底子的確不足。公司在2006年曾因欠中銀香港債務而停牌,然後進入過長期停牌程序。公司曾在2008年進入除牌第二、第三階段,後來為了爭取復牌,華多利收購了二手車業務和LED業務(證明有新業務支持上市地位),當然也包括2011年的「20合1,1供110」的大比例供股,才清了債,同時也有足夠業務復牌。

華多利會被盯上,除了因為底子不足外,也有點替死鬼的味道,因為華多利真的不算主流老千股的定義,不過港交所找這隻股落手,想必有其計算。我覺得這種計算,跟2002年鄺其志、馬時亨爆出的「仙股風暴」很有關係。

當年仙股風暴的前因,是時任港交所行政總裁鄺其志推出諮詢文件,要求連續30日不足5角的股票強制除牌。結果,跟今次DQ潮一樣,出現了恐慌性拋售,嚴重的是出現輸錢苦主遊行、政黨介入、要求官員問責等貼近民生、社會穩定的後果。鄺其志在這一役成為了替死鬼,馬時亨則華麗轉身。對比DQ潮和「仙股風暴」,的確係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樣是突發性引致市場恐慌,亦同樣是強制除牌,也同樣是針對殼股為主。

到底今次財金官僚從過往教訓學懂了甚麼?
第一,有心出擊搞整治,不必搞甚麼諮詢,直接出手就可以了。因為直接出手是閃電戰,搞諮詢是持久戰,市場和既得利益人士有足夠時間凝聚組織起來,找政黨幫拖、出民意牌去推翻決定,拉長來搞,行政成本會增加。好像上年「上市改革諮詢」,也是同樣的原理,這是公民社會的遊戲規則,常態來的。

而且,諮詢是大範圍的整頓,針對所有市場利益,但分批DQ,只攻擊部份股票。就好像古代皇帝要「削藩」,就是先從枝節入手,削小諸候,再慢慢搞掂大諸候眼中釘。

第二,既得利益者的警覺性不是那麼高,也不容易有反應。因為「香港人很善忘」,金融界別的事務更甚。分批DQ可以試水溫,當做壓力測試。今次DQ的股票,都沒有甚麼明顯大勢力集團支撐,所以先DQ一些無關痛癢的。當市場習慣後,又無乜大反噬後,就可以直接打大老虎了。

內地人不搞股東維權
即使股民輸錢的慘痛程度,也不及當年。當年是所有殼股、細價股一起跌,所有人都輸錢,但今次直接輸錢的,只有持有被DQ那三隻股票的投資者,傷亡範圍大減,也不排除有不少是內地投資者。內地人才不會搞甚麼股東維權,這跟公民意識和參與程度有關係。

第三,現在殼股的既得利益力量不及15年前大,15年前的殼股市場,還是有不少城中大孖沙會參與。大孖沙之外,他們的頭馬、家臣都會自立門戶搞殼股,大孖沙跟政治權力有千絲萬縷的關係。現在殼股的主流參與者,都沒有足夠的政治力量,尤其是經歷過上次「上市諮詢文件」改革,金融大佬才發現最代表業界的,卻是最窩囊、最反骨,都不及以前可以動員大政黨出手。

香港人慣做順民,兼且善忘,又喜歡賺錢至上,得過且過,尤其是金融界,體會更深。所以只要捉到這些心理,雷厲風行的金融決策,只會排山倒海而來。

渾水
專業投資者、上市公司執行董事、90後
http://www.fb.com/muddydirtywater

渾水
摸魚手札 - 渾水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