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8年7月11日 星期三

陶冬天下 - 陶冬 2018年7月11日

陶冬天下 - 陶冬 2018年7月11日


貿易戰為哪般、何時了?
  中美貿易戰於7月6日準時開打。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全球最大的貿易戰之一,如果連續升級,可能超過上世紀80年代的美日貿易戰,也為戰後國際經濟貿易秩序蒙上巨大的陰影。

 
  特朗普聲稱懲罰中國產品的目的在於削減貿易赤字,那麼他大學的經濟學課程估計沒有合格。甚麼

是貿易逆差?貿易逆差是進口多過出口之差,同時也是消費多過生產之差。只要美國人不改變消費習慣,儲蓄率持續低下,則消費會不斷大過生產,美國的貿易逆差並不可能因為對中國產品課證高額關稅而消失,赤字不過由中國移向墨西哥、越南等替代國家。

 
  特朗普不懂經濟,美國財政部那麼多經濟學家沒有可能不懂經濟學的基本常識。美國政府悍然挑起的賭注巨大的貿易戰,究竟劍指何方?美國要打掉的是中國製造2025。中國製造2025是中國攀爬製造業產業鏈的一次戰略性嘗試,如果成功,中美經濟就可以分庭抗禮了,在製造業(包括高端製造業)領域中國甚至可能全面超越美國。這個不僅對美國國防構成重大威脅,而且可能挑戰美國在世界的霸權地位。

 
  在過去五百年中,世界上曾經出現過葡萄牙/西班牙霸權、荷蘭/法國霸權、英國霸權、美國霸權,其中英國人成功地將其在全球的壟斷性霸權地位由一期延續到第二期。美中貿易糾紛,在筆者看來是美國試圖將其壟斷性霸權由第一期延續到第二期的一次出擊。此時的中國已經不滿足於韜光養晦,不滿足於單單製造鞋子、玩具了,中國的崛起令美國人感受到威脅。新華社在今年1-5月,曾經提到中國製造2025超過140次。言者無意,聽者有心。等到美國政府直接針對中國製造2025後,新華社在6月一次都未再提及此詞,但是為之已晚。

 
  希臘人修昔底德認為,新崛起的大國勢必挑戰現存大國,現存大國一定回應挑戰,戰爭變得無可避免,這就是「修昔底德陷阱」。一部世界近代史,就是世界老大收拾老二的歷史,最近被打壓下去的世界老二,一個叫日本,一個叫蘇聯。當然歷史上也曾出現過老二超越老大,成為全球新霸主的案例。

 
  如今,中國已經坐到世界老二的交椅上了。筆者認為,中美貿易糾紛不只是關於貿易、赤字、公平交易,而是世界老大與老二的競爭,賭的是國運。美國打壓的是中國的崛起,中國不再公開提中國製造2025,但是也沒有可能主動放棄。

 
  特朗普聲稱如果中國對500億美元的關稅制裁做出反擊,接下來被提高的關稅可能覆蓋2000億甚至5000億中國進口。中國政府表示會施以同等同量回擊,但是這個其實是不可能的。中國對美國出口超過5五千億美元,而美國對華出口只有1000多億,如果一對一回敬,中國很快會打光子彈。所以北京提出「數量型」、「質量型」反擊並進。

 
  何謂「質量型」?筆者的理解就是非限戰。中國對美國單邊主義制裁的回應可能超出美國措施的邊界。中國可以限制中國公民赴美旅遊、美國企業金融服務、好萊塢電影進口。美國跨國公司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超過5000億,而中國企業在美國的銷售額不過區區數百億。但是這些反制措施都是雙刃劍,制裁了FDI,可能對外資在華投資決策帶來深遠的負面影響。

 
  不少人提出中國拋售美國國債作為反擊手段,不過此招似是而非。的確,中國外匯儲備所持有龐大的美國國債,可以給市場以及市場情緒帶來不安,但是筆者認為拋售並不現實,也達不到反制的目的。首先,拋售美國國債製造巨大市場效果的前提是聯儲不出手幹預。如果拋售製造出市場恐慌的話,美國貨幣當局必然幹預,印鈔票接下被拋售的債券在QE時代並不困難,也沒有多少心理障礙。其次,美國政府可以通過70年代的一項立法,直接凍結交易帳戶,「消弭外國政府的惡意攻擊」。這種說法已經在個別媒體傳出來了,應該是有心人特意透露的。再者,如果中國主權基金賣出美債,又買甚麼呢?歐日國債基本上被各自央行買光了,估值明顯過高,風險更大。外匯儲備需要資產載體才能存在。

 
  那麼中國反擊的核武器在哪裏?筆者估計在乎人民幣匯率。中國是製造業大國,也是進口大國,人民幣匯率大幅波動勢必引起全球性市場恐慌,觸發部分國家進入競爭式貶值。如果這種情況出現,美國可能針對中國產品全面加稅,不過全球經濟估計會因此進入衰退,拖累美國經濟。殺敵一萬,自損八千,人民幣主動貶值對中國經濟本身也可能造成重大影響,所以不到不得已相信不會使用。

 
  貿易戰,沒有贏家。自恃本土市場深厚的美國也許在初期有一些優勢,但是最終只會損人害己,這個被30年代後歷次美國政府發起的貿易戰所屢次證明了,這次也不會例外。不被打痛,筆者相信特朗普政府不會坐下來認真談判。

 
  二次大戰以來,全球化帶來了空前的繁榮和更廣泛的經濟紅利。此模式成功的基石是美國基於自由主義理念願意開放本國市場,以此推廣其「普世價值」。全球化帶來了歐洲日本的戰後重建,成就了亞洲小龍小虎,也推動了中國經濟的崛起。但是全球化在後期導致發達國家低端就業機會的消失,選民最終以選票說No,民粹主義政客粉墨登場。特朗普單邊主義貿易政策乃是此思潮的折射,正在令全球化逆轉,現有貿易秩序在崩塌中,但是它的出現有其歷史必然性,更有選民的支持。筆者相信,逆全球化未必會因為特朗普某日離開白宮而消失,全球化運動需要一場新的架構重建才能恢復。在此之前,世界經濟與貿易應該會出現結構性下滑。

 
  本文原載於財訊,為個人觀點,不代表作者所在公司的立場,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陶冬天下 - 陶冬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