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9年6月21日 星期五

宗環伸談 - 談伸鏹 2019年6月21日

宗環伸談 - 談伸鏹 2019年6月21日


談伸鏹﹕官民關係 不應以零和博弈思維為本
【專訊】來到今次假期的最後一站,大堡礁附近的道格拉斯港(Port Douglas),不冷不熱,日間溫度和水溫都約25度。兩周前在紐約開峰會時與澳洲前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聊天,他已告訴過我六七月是來道格拉斯港遊玩的最好季節。且

發現原來他正是來自昆士蘭(Queensland)的,曾多年在國會代表格里菲斯(Griffith)選區。上月他曾回澳洲兩周幫工黨助選,但結果失敗。本以為有希望,但由莫里森(Scott Morrison)領導的自由黨執政聯盟,意外地第三次勝出。賽後分析,工黨落敗的主因是政治立場太左,遠離永遠佔大多數的中間溫和派國民(港府要警剔),尤其建議大幅減少投資物業的稅務優惠。

澳洲自由黨絕非極右黨派,但可見到全球不少偏右政府在近日選舉中仍能成功連任,包括印度、印尼和土耳其等。早前歐洲議會選舉亦有點「往右轉」的味道,雖然綠色黨派也在冒升,又可否把這些選舉看作明年美國大選的前哨戰呢?

昨天坐帆船出海玩浮潛,一如所料,水底與水面是兩個世界。水面上,藍天白雲,彷彿是人間天堂。不幸水底世界則有點滿目瘡痍的感覺。珊瑚數量仍不少,但大多為褐色、啡色,更有大片灰白色的死珊瑚。記憶中,跟十多年前在馬爾代夫潛水(scuba)時看到顏色鮮艷的珊瑚礁分別很大。

雖然今年大堡礁的珊瑚polyps(珊瑚蟲)的出生率已穩定下來,但2016和2017年的「coral bleaching」(珊瑚白化)情況實在太嚴重,大堡礁近半範圍受損,去年珊瑚蟲的出生率大跌近九成!

珊瑚白化是當珊瑚排斥本來共生(symbiotic)的藻類(algae)時出現的情況。本來自然周期約25年,但因為全球暖化,現在周期已縮短至不到6年。珊瑚礁對生態以至經濟都有極大價值,如完全消失,將帶來無法估計的自然環境傷害和巨大經濟損失,甚至可導致地緣政治不穩定。

前天到達酒店時,大堂經理的第一句開場白就是香港情況這麼亂,我們是否為此避開一下?真尷尬,令我們有點做了難民的感覺。今次香港的超巨型遊行示威,不幸已成為國際頭條,當局一定要加倍小心處理事件。 雖身不在港,但當然仍非常關注事態發展。隨著政府立場有所軟化,感覺上情況終於緩和。兩天恒指大幅反彈過千點,不幸正好應驗了「buy when there is blood in the street」(在血濺街頭時買入),十八世紀銀行家3rd Baron Rothschild的投資名言。

港府在處理今次事件,明顯有嚴重失誤,特首林鄭也終於承認過失,並正式向全港市民道歉。但到底錯在那裏呢?真的只是溝通上出現問題?當然沒這麼簡單。即使修訂逃犯法的的最主要所謂「初心」,是為台灣兇殺案的死者潘曉穎和家人取回公道,但正如我上周所講,肯定也有其他元素,包括避免再出現類似肖建華和銅鑼灣書店等「Bounty Hunting」綁架事件 (想落,這可能也不失為把陳同佳「勸返」台灣受審的一個最折衷方法)。

我相信最初主意確來自港府,亦相信原來修法目的並非為了政治原因,以「送中」為恐嚇反對派的手段。但事件再次證明特首真的「堅離地」,除不知道到哪裏買廁紙外,更不理解香港市民對內地司法制度的擔憂,更完全低估市民對她個人和政府傲慢態度的憤怒和不滿。

雖然林鄭自認讀書叻,但明顯不止EQ不合格,不好意思,連IQ都不可能太高。如把應付今次事件當作測試IQ的一盤棋,首先玩家必須充分掌握整盤棋局勢,和變化速度,更應非常清楚自己每個決定和每句話的預計效果,與及各方反應。更理想當然是預先想前很多步棋,而非如林鄭般長期處於被動,每步棋都是reactionary(反動),被急速惡化的情況迫出來的。

特首「堅離地」 低估民憤
林鄭在周二的記招上,雖表示誠意致歉,並自稱有認真反思和反省,但明顯她所說的每一句話,和作出的每一個所謂「妥協」,都是有保留和明確底線的。所謂「民陣」(既無領導人,民陣定義是甚麼?)的第一個最重要訴求,完全撤回修訂法案,她雖多番明示暗示無限期押後,與撤回已無實際分別,但就是堅持不肯在字眼上讓步。第二個主要訴求,呼籲她辭職下台,她繼續迴避問題,只不停說手上仍有大量經濟和民生的工作,需要在未來3年繼續努力,希望市民給她機會。但她也承認已失去市民信任,未來所有工作必極困難,這不是自相矛盾嗎?為何不退位讓賢?不太可能仍自大到以為只有她才能做「好」這份工吧。

林鄭思量未周詳 受制事態極被動
第三個,亦是最具爭議性,港人意見最不一致的訴求,取消上周三集會的暴動定性。香港公安法對暴動的定義很粗疏,任何未經許可的三人或以上集會,並發生騷亂,所有在場人士都可被控暴動罪。理論上,定性是法律問題,不是由特首決定,應由律政司獨立決定應否以此罪檢控,再由法庭判斷。但當然律政司和警方都隸屬特首,所以她的意見也非常重要。

在記招上林鄭把責任推到警方頭上,更表示歡迎大家投訴警察使用過分武力。這做法不公平,因明顯政府早有準備使用頗大量武力,所以必然嚴重打擊警隊士氣。如下次再出現民眾衝擊立法會大樓或甚至行政長官坐駕,誰還願意冒著坐監風險,站在最前線抵抗衝擊?

基本上她的說法是警務處長最初把事件定性為暴動是解釋錯誤,並非所有集會人士都是「暴徒」,將來只會檢控有用武力衝擊警方的人士。此說法聽來合理,亦是某一程度上的讓步,但似乎於法不合。以我非專業理解,普通法的一般做法是由警方先宣讀「Riot Act」(暴動法),警告集會人士散去,如不離去,即屬違法。但似乎在6月12日,警方並無預先宣讀暴動法,是否等同認定所有集會人士都是暴徒?如是者,即使不可能即場逮捕所有人(又是data overload問題),法理上應仍保留事後起訴權。如不追究其他人士,但堅持以暴動罪檢控已被逮捕人士,此乃不公平選擇性執法。較公平的做法或應放棄以暴動罪起訴,但仍可以用擾亂公安,毀壞公物,傷人和意圖傷人等罪檢控這些人。

這次記招,林鄭神情低落,與上次的倔強表現,判若兩人。事到如今,相信所有重大決策已非再由林鄭自己來作出的,這些讓步底線都是中央替她設下的。雖不承認,但估計往後每一著,北京都會直接參與,只希望IQ和EQ都比港府高。

料中央介入 政府設讓步底線
政府有所讓步,但亦沒有滿足所有訴求,必須平衡各種考慮。一方面要作某程度妥協,並表示歉意,盡快把事件馬上降溫。但程度要拿捏得好,如反應仍太強硬,事情可能繼續升級。但如果太弱,又擔心示威者得寸進尺,再加更多遠超政府底線、無法答應的要求。

我已警告過,示威者沒有領袖,暫時有頗高自律性,是好事,但也要極小心整個社運被小部分極端份子所騎劫,暴力程度繼續升級,訴求也愈加大膽和不切實際,非常擔心最後反帶來血腥悲劇。近日緩和或只屬暫時退燒。今次示威者做法跟5年前佔領行動不一樣,不打算長期佔領街頭,改為每次有重大不滿就馬上大型聚集,升級速度比從前快很多。

現在政府對策仍只治標不治本,政府與民眾仍有一種博弈心態,這亦正是問題核心所在。官民關係,與中美貿易談判完全不一樣,不應同樣以對立的博弈態度處理。從一開始,根本不應讓事件發展到現今的對峙情況。現在的挑戰是如何把政府與民眾團結起來,站在同一邊,不再對立。我沒有答案,但知道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思想方向。

官民對立未解決 對策治標不治本
說回中美談判,有些少「突破」,特朗普與國家主席習近平通了電話,並決定在月底的大阪G20峰會舉行雙邊會議。會上即時達成協議的機會很低,但同意重啟談判的機會很高。

兩邊都有重回談判桌的動機。中方認為美方立場轉軟,主因有三個。第一是美國發現中國不如墨西哥般小國那麼容易屈服。第二,很多美國大企業向白宮施壓,表達他們對關稅的不滿,和對盈利的影響。關稅不止對把製造業帶回美國幫助不大,不少企業反而考慮裁員。第三,過度瘋狂,到處樹敵的貿易政策,加上特朗普的各種法律問題,令到特朗普在民調中大幅落後於拜登(Biden),甚至其他多位民主黨參選人。

中美均有重啟貿易談判需要
當然中國也有重啟談判的需要,主因也有三個。首先中國經濟始終較受外貿影響,美國仍是單一最大貿易夥伴。其次就是殺傷力比關稅更大的「華為Ban」,如全面執行,對整個中國的科技發展都有很大影響。第三,因為近日事故,香港已成為一張牌,美國以擔心香港漸失自主權為由,考慮改變獨立關稅和出口管制地位。香港畢竟仍是中國對外的超重要窗口。

其實中美雙方都很需要一個雙贏的刁。協議框架或包括中方多買一些美國貨(可能被逼再訂購波音客機),美方則需要取消或最少逐步減低關稅,和減輕「華為Ban」(不可能完全取消),協議的語言也必須較平等。如能達成協議,特朗普有扭曲事實的特異功能,中國掌控資訊的能力更超強,誰勝誰負,將可各自演繹。

即使中美也不應長期以零和遊戲的博弈思維來處理關係。這僵局主要是俄國故意搞出來的。人類正面對重大氣候變化挑戰,大堡礁正邁向死亡,北極正在加速融化,可悲多國仍在爭奪北極圈內的經濟利益。如地球生態環境成為了所謂發展的犧牲品,或直接被戰爭摧毀,人類自己也逃不了此惡果。如要解決問題,必須全球合作,超越鬥爭的框框,放棄私利,一切以大局為重。不容易,但人類有選擇嗎?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談伸鏹 宗環伸談]
【專訊】來到今次假期的最後一站,大堡礁附近的道格拉斯港(Port Douglas),不冷不熱,日間溫度和水溫都約25度。兩周前在紐約開峰會時與澳洲前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聊天,他已告訴過我六七月是來道格拉斯港遊玩的最好季節。且發現原來他正是來自昆士蘭(Queensland)的,曾多年在國會代表格里菲斯(Griffith)選區。上月他曾回澳洲兩周幫工黨助選,但結果失敗。本以為有希望,但由莫里森(Scott Morrison)領導的自由黨執政聯盟,意外地第三次勝出。賽後分析,工黨落敗的主因是政治立場太左,遠離永遠佔大多數的中間溫和派國民(港府要警剔),尤其建議大幅減少投資物業的稅務優惠。

澳洲自由黨絕非極右黨派,但可見到全球不少偏右政府在近日選舉中仍能成功連任,包括印度、印尼和土耳其等。早前歐洲議會選舉亦有點「往右轉」的味道,雖然綠色黨派也在冒升,又可否把這些選舉看作明年美國大選的前哨戰呢?

昨天坐帆船出海玩浮潛,一如所料,水底與水面是兩個世界。水面上,藍天白雲,彷彿是人間天堂。不幸水底世界則有點滿目瘡痍的感覺。珊瑚數量仍不少,但大多為褐色、啡色,更有大片灰白色的死珊瑚。記憶中,跟十多年前在馬爾代夫潛水(scuba)時看到顏色鮮艷的珊瑚礁分別很大。

雖然今年大堡礁的珊瑚polyps(珊瑚蟲)的出生率已穩定下來,但2016和2017年的「coral bleaching」(珊瑚白化)情況實在太嚴重,大堡礁近半範圍受損,去年珊瑚蟲的出生率大跌近九成!

珊瑚白化是當珊瑚排斥本來共生(symbiotic)的藻類(algae)時出現的情況。本來自然周期約25年,但因為全球暖化,現在周期已縮短至不到6年。珊瑚礁對生態以至經濟都有極大價值,如完全消失,將帶來無法估計的自然環境傷害和巨大經濟損失,甚至可導致地緣政治不穩定。

前天到達酒店時,大堂經理的第一句開場白就是香港情況這麼亂,我們是否為此避開一下?真尷尬,令我們有點做了難民的感覺。今次香港的超巨型遊行示威,不幸已成為國際頭條,當局一定要加倍小心處理事件。 雖身不在港,但當然仍非常關注事態發展。隨著政府立場有所軟化,感覺上情況終於緩和。兩天恒指大幅反彈過千點,不幸正好應驗了「buy when there is blood in the street」(在血濺街頭時買入),十八世紀銀行家3rd Baron Rothschild的投資名言。

港府在處理今次事件,明顯有嚴重失誤,特首林鄭也終於承認過失,並正式向全港市民道歉。但到底錯在那裏呢?真的只是溝通上出現問題?當然沒這麼簡單。即使修訂逃犯法的的最主要所謂「初心」,是為台灣兇殺案的死者潘曉穎和家人取回公道,但正如我上周所講,肯定也有其他元素,包括避免再出現類似肖建華和銅鑼灣書店等「Bounty Hunting」綁架事件 (想落,這可能也不失為把陳同佳「勸返」台灣受審的一個最折衷方法)。

我相信最初主意確來自港府,亦相信原來修法目的並非為了政治原因,以「送中」為恐嚇反對派的手段。但事件再次證明特首真的「堅離地」,除不知道到哪裏買廁紙外,更不理解香港市民對內地司法制度的擔憂,更完全低估市民對她個人和政府傲慢態度的憤怒和不滿。

雖然林鄭自認讀書叻,但明顯不止EQ不合格,不好意思,連IQ都不可能太高。如把應付今次事件當作測試IQ的一盤棋,首先玩家必須充分掌握整盤棋局勢,和變化速度,更應非常清楚自己每個決定和每句話的預計效果,與及各方反應。更理想當然是預先想前很多步棋,而非如林鄭般長期處於被動,每步棋都是reactionary(反動),被急速惡化的情況迫出來的。

特首「堅離地」 低估民憤
林鄭在周二的記招上,雖表示誠意致歉,並自稱有認真反思和反省,但明顯她所說的每一句話,和作出的每一個所謂「妥協」,都是有保留和明確底線的。所謂「民陣」(既無領導人,民陣定義是甚麼?)的第一個最重要訴求,完全撤回修訂法案,她雖多番明示暗示無限期押後,與撤回已無實際分別,但就是堅持不肯在字眼上讓步。第二個主要訴求,呼籲她辭職下台,她繼續迴避問題,只不停說手上仍有大量經濟和民生的工作,需要在未來3年繼續努力,希望市民給她機會。但她也承認已失去市民信任,未來所有工作必極困難,這不是自相矛盾嗎?為何不退位讓賢?不太可能仍自大到以為只有她才能做「好」這份工吧。

林鄭思量未周詳 受制事態極被動
第三個,亦是最具爭議性,港人意見最不一致的訴求,取消上周三集會的暴動定性。香港公安法對暴動的定義很粗疏,任何未經許可的三人或以上集會,並發生騷亂,所有在場人士都可被控暴動罪。理論上,定性是法律問題,不是由特首決定,應由律政司獨立決定應否以此罪檢控,再由法庭判斷。但當然律政司和警方都隸屬特首,所以她的意見也非常重要。

在記招上林鄭把責任推到警方頭上,更表示歡迎大家投訴警察使用過分武力。這做法不公平,因明顯政府早有準備使用頗大量武力,所以必然嚴重打擊警隊士氣。如下次再出現民眾衝擊立法會大樓或甚至行政長官坐駕,誰還願意冒著坐監風險,站在最前線抵抗衝擊?

基本上她的說法是警務處長最初把事件定性為暴動是解釋錯誤,並非所有集會人士都是「暴徒」,將來只會檢控有用武力衝擊警方的人士。此說法聽來合理,亦是某一程度上的讓步,但似乎於法不合。以我非專業理解,普通法的一般做法是由警方先宣讀「Riot Act」(暴動法),警告集會人士散去,如不離去,即屬違法。但似乎在6月12日,警方並無預先宣讀暴動法,是否等同認定所有集會人士都是暴徒?如是者,即使不可能即場逮捕所有人(又是data overload問題),法理上應仍保留事後起訴權。如不追究其他人士,但堅持以暴動罪檢控已被逮捕人士,此乃不公平選擇性執法。較公平的做法或應放棄以暴動罪起訴,但仍可以用擾亂公安,毀壞公物,傷人和意圖傷人等罪檢控這些人。

這次記招,林鄭神情低落,與上次的倔強表現,判若兩人。事到如今,相信所有重大決策已非再由林鄭自己來作出的,這些讓步底線都是中央替她設下的。雖不承認,但估計往後每一著,北京都會直接參與,只希望IQ和EQ都比港府高。

料中央介入 政府設讓步底線
政府有所讓步,但亦沒有滿足所有訴求,必須平衡各種考慮。一方面要作某程度妥協,並表示歉意,盡快把事件馬上降溫。但程度要拿捏得好,如反應仍太強硬,事情可能繼續升級。但如果太弱,又擔心示威者得寸進尺,再加更多遠超政府底線、無法答應的要求。

我已警告過,示威者沒有領袖,暫時有頗高自律性,是好事,但也要極小心整個社運被小部分極端份子所騎劫,暴力程度繼續升級,訴求也愈加大膽和不切實際,非常擔心最後反帶來血腥悲劇。近日緩和或只屬暫時退燒。今次示威者做法跟5年前佔領行動不一樣,不打算長期佔領街頭,改為每次有重大不滿就馬上大型聚集,升級速度比從前快很多。

現在政府對策仍只治標不治本,政府與民眾仍有一種博弈心態,這亦正是問題核心所在。官民關係,與中美貿易談判完全不一樣,不應同樣以對立的博弈態度處理。從一開始,根本不應讓事件發展到現今的對峙情況。現在的挑戰是如何把政府與民眾團結起來,站在同一邊,不再對立。我沒有答案,但知道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思想方向。

官民對立未解決 對策治標不治本
說回中美談判,有些少「突破」,特朗普與國家主席習近平通了電話,並決定在月底的大阪G20峰會舉行雙邊會議。會上即時達成協議的機會很低,但同意重啟談判的機會很高。

兩邊都有重回談判桌的動機。中方認為美方立場轉軟,主因有三個。第一是美國發現中國不如墨西哥般小國那麼容易屈服。第二,很多美國大企業向白宮施壓,表達他們對關稅的不滿,和對盈利的影響。關稅不止對把製造業帶回美國幫助不大,不少企業反而考慮裁員。第三,過度瘋狂,到處樹敵的貿易政策,加上特朗普的各種法律問題,令到特朗普在民調中大幅落後於拜登(Biden),甚至其他多位民主黨參選人。

中美均有重啟貿易談判需要
當然中國也有重啟談判的需要,主因也有三個。首先中國經濟始終較受外貿影響,美國仍是單一最大貿易夥伴。其次就是殺傷力比關稅更大的「華為Ban」,如全面執行,對整個中國的科技發展都有很大影響。第三,因為近日事故,香港已成為一張牌,美國以擔心香港漸失自主權為由,考慮改變獨立關稅和出口管制地位。香港畢竟仍是中國對外的超重要窗口。

其實中美雙方都很需要一個雙贏的刁。協議框架或包括中方多買一些美國貨(可能被逼再訂購波音客機),美方則需要取消或最少逐步減低關稅,和減輕「華為Ban」(不可能完全取消),協議的語言也必須較平等。如能達成協議,特朗普有扭曲事實的特異功能,中國掌控資訊的能力更超強,誰勝誰負,將可各自演繹。

即使中美也不應長期以零和遊戲的博弈思維來處理關係。這僵局主要是俄國故意搞出來的。人類正面對重大氣候變化挑戰,大堡礁正邁向死亡,北極正在加速融化,可悲多國仍在爭奪北極圈內的經濟利益。如地球生態環境成為了所謂發展的犧牲品,或直接被戰爭摧毀,人類自己也逃不了此惡果。如要解決問題,必須全球合作,超越鬥爭的框框,放棄私利,一切以大局為重。不容易,但人類有選擇嗎?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談伸鏹 宗環伸談]
宗環伸談 - 談伸鏹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