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9年11月14日 星期四

利字當頭 - 利世民 2019年11月14日



利字當頭 - 利世民 2019年11月14日


【利字當頭】世紀輿論攻防戰 - 利世民


Google前CEO Eric Schmidt,多年前曾以銀行做比喻,解釋Google儲的不是錢而是個人資訊。資料圖片 適中字型 較大字型



記得許多年前Google股東會上,Eric Schmidt以銀行做比喻,解釋Google儲的不是錢而是個人資訊。當時我已經在想:「其實Google可以考慮嚇開銀行喎。」

銀行最基本的賺錢方法,是將存貸息差乘以槓桿。近年,銀行索性連借出去的那一步都省下,直接將資金送到自家炒房。不過,將以上再加上甚麼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感覺好像很厲害。其實,除了Google,據報Amazon都有類似的構想;而在全面進軍金融業之前,Amazon小試牛刀,推出Amazon Prime的Visa Signature。當然,Apple年中也推出Apple Card。

科技巨企的之後的戰場,不是醫療健康,就是金融銀行保險。創科圈子常說顛覆(Disruption),過往的理解就是推陳出新,像Amazon將過去的百貨公司雜誌郵購,統統送到集體回憶。Google和facebook,令媒體人「無啖好食」。可是,醫療健康金融銀行保險,都是受規管的壟斷,科技巨企要踩過界,難免會觸及法例修訂和政治遊說。

可以肯定,未來十年八載,傳統最賺錢的行業和科技巨企將有場精彩的輿論攻防戰。科技巨企,本身也寡頭壟斷,但原因一來是這些巨企受惠於軟件極度可擴展(scalable)的特性,一將功成萬骨枯。二來,科技巨企之間雖然有競爭,但也會有各自獨特的定位;像 Apple和Google雖然各自都在做智能手機,iOS和Android的競爭卻可以做到「整大個餅」的良性競爭。這正是其他國家的修正資本主義學不到的地方。

傳統行業絕不會輕視這一輪挑戰和衝擊;對於接受適者生存的人來說,甚至乎是機會處處的一浪。

利世民
http://fb.com/leesimon.hk
本欄逢周二、四刊出



利字當頭 - 利世民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