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9年11月29日 星期五

品中資 - 羅國森 2019年11月29日



品中資 - 羅國森 2019年11月29日


《品中資-羅國森》假如阿里(09988)5年前來港……

《品中資-羅國森》假如阿里(09988)5年前來港……

  《品中資》闊別香港7年的阿里巴巴(09988)(下稱阿里,她在2012年時曾經將

股份私有化,退出港股市場),本周二(26日)重新登陸港股市場,但今次的身份只是第二上

市。
  有別於其他第二上市的股份,阿里上市後3日的交投十分活躍,每日平均成交額均逾

100億元,佔每日港股成交約一成半,更超逾騰訊(00700)的活躍程度。

  這還不止,在股價方面,阿里也是一枝獨秀,以招股價176元計,過去3日已經累積上升

一成六(昨日(28日)收報204元),以一隻市值逾4萬億元的公司來說,實在匪夷所思。

這更令我不能不作一個假設性的推想,假如阿里5年前選擇了來港上市,今日的港股和阿里又會

是怎樣呢?
  由於5年前港交所(00388)仍未接受「同股不同權」股東架構的公司上市;因此,阿

里最後決定棄港赴美。
  阿里新任主席張勇在今次的招股書中,寫了一封公開信,最後一段就是回顧這段「歷史」。

他用「遺憾地錯過了香港」來形容當時的決定,也顯得阿里是在不太情願的情況下「棄港」的(

今次回流也許是擔心中美關係轉差,最壞情況會逼令中資股退市)。

 
*第二上市暫未能入恆指*
 
  不過,今次阿里是以第二上市的方式來港掛牌,以目前恆指服務公司的政策,第二上市的公

司是不能納入恆指成分股的;因此,即使業績、市值和交投量都「大超班」的阿里,絕對符合躋

身恆指成分股的資格,但「先天」上,她是沒有資格的,除非恆指服務公司修改規例。

  但假如5年前阿里真的選擇香港,阿里現時就肯定是恆指成分股。如是的話,恆生指數可能

不是現在的水平,港股的每日成交也可能不止此數,因為如果香港提早5年就容許「同股不同權

」的公司上市,就不止現在只得3家這類公司在港上市了。

  除了阿里之外,現時就只有小米-W(01810)和美團點評-W(03690)是「同

股不同權」的公司。我翻看昨日該3股的交投量,合共約127億元,佔總成交一成六。如果計

及騰訊的61億,總共就有188億,佔總成交兩成半,即是該4隻新經濟股的成交,已佔大市

總成交的四分一。
  事實上,隨著時代轉變,這類公司已經逐漸成為支撐經濟和股市的新力量。愈多這些公司來

港上市,就愈能吸引更多資金來港買賣這些股票,而「同股不同權」的公司也應該一早納入港股

通,讓內地投資者可以正式買賣。港股的成交量,以及每年的新股發行量和集資額都可以大幅提

升,而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就會更鞏固。
  過去幾年,恆生指數的表現遜色,其中一個原因是佔成分股一個很大比重的金融股表現失色

,因為這段期間,四大內銀和匯控(00005)這隻權重金融股的業績和股價表現都令人失望


  提起恆生指數,原來這個最具代表性,也最多投資者關注的指數,不經不覺已經推出了

50年。恆生指數於1969年11月24日開始向外公布,陪伴萬千股民經歷幾許風雨,也見

證了本港證券市場的發展和起落。
  總計過去50年,恆生指數累計上升逾167倍,年度化複合增長達10﹒8%;相對美股

市場指標道指,過去50年只累計上升33倍,年度化複合增長約7﹒3%,明顯大幅跑贏。

 
*盼在外流浪的中概股回流*
 
  恆生指數能夠維持增長,最重要是與時並進。恆指服務公司於2000年後因應愈來愈多國

企來港上市,股市結構由本地股主導,變為中資股主導,於2006年時決定納入國企股,才能

維持港股市場指標的地位,現時國企和紅籌股等中資股,佔恆指市值已近五成半。

  但2014年不接受「同股不同權」的公司來港上市(或是沒有緊貼潮流),這一子錯,就

令到恆生指數近年的表現落後美股。過去10年計,恆生指數升幅僅約18%,年度化複合增長

低至不足1﹒7%,大幅跑輸目前仍處於大牛市的美股道指,同期道指的升幅達1﹒6倍。

  恆生指數要想追回失地,就應該與時並進,緊貼經濟環境,盡快納入高增長的股份。我也希

望如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所說,希望阿里回流,可以吸引更多「浪跡天涯」的中資概念股回歸

,因為中資科網股不在中國人的地方交投,實在說不過去!

《經濟通通訊社資深分析員 羅國森》
品中資 - 羅國森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