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打擊各行各業,其中一個重災,就是保險業。
要簽到新單,先決條件是見嚇面。疫情下人人自危,今年首季新單差是理所當然,但一場逆權運動,再加上武漢肺炎,或令本港保險業生態從此改變。接近12萬位持牌保險代理或經紀,將進入更激烈汰弱留強階段,要成為生還者,一直逢迎大陸客為首的心態必須
徹底改變;而網上銷售平台的崛起,保險代理角色實際上開始褪色。
一場逆權運動,再加上武漢肺炎,或令本港保險業生態從此改變。資料圖片
專注逢迎大陸客多年
保監局剛公佈去年保險業數據,全年內地客貢獻新造保費434億元,按年跌8.8%,相當於全港新造保費(1,727億元)的25%;按季度分析,內地客去年第三季帶來的新造保單保費,四年來首次季度跌穿100億元,而第四季按年跌45%,至只有74億元,回到2015年第三季低位。
內地人透過來港投保變相走資,最高峯是2016年,當年末季錄破紀錄的237億元保單;中央及後落閘,暫停內地客以銀聯碌卡買投資性壽險,年底進一步收緊透過其他信用卡來港投保。自2017年開始,內地客來港投保金額,每季跌至100億元左右水平。直至2018年末季,相關金額始再度回升。
與自由行一樣,保險業過去多年一直以內地客為馬首是瞻,不斷聘請紅底海歸人士,靠關係在內地搵豪客;昔日以本港為基地的港產經紀,亦紛紛轉場湊大陸客。
早年與家人買了幾份壽險及醫療保險,最終淪為「孤兒單」,代理不是跳槽至多做內地客的公司,就是永遠找不到蹤影;最終轉至虛擬保險公司,網上投保,全數碼銷售,毋須與代理接觸。
而最重要一點是收費較平,即使沒實體店、沒代理跟,但設有客戶服務中心,負責處理索償、理賠及查詢。
數碼平台勢取代中介
十多年前,市民出外仍大多數在旅行社購買旅行保險,但目前已習慣在網上買旅保。同樣的情況,會逐漸在壽險、危疾、醫保等產品出現。
經過今次大疫情後,市民自保意識會提高,保險業長線仍然有得做,只是代理中介的角色會逐漸被網上平台取代。很多公司醫療保單,索賠部份已經全數碼化,理賠速度數日完成,然後自動過數。
虛擬保險免中介,短時間內未必能取代傳統保險,但這會漸成主流。
股榮
http://fb.com/stockwing1
趣BlogBlog - 股榮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hk.entertainment.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