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循環下的贏家及輸家
在「內循環」概念登場後,迅速成為內地未來經濟的走向。對比「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內循環」涉及更為複雜的結構,由生產、供應、專業服務等全方位由內地支撐,但又不可完全鎖國,禁絕外資的參與。
不能否認,在目前環球保護主義下,各國經濟低迷、市場萎縮,內地需要充分利
用國家的消費人口龐大基數市場優勢,通過繁榮內部經濟、暢通及加速大循環機制,刺激經濟發展動力。
內地的「內循環」概念正是上述大環境下的政策方向,國家為了維持自身競爭力,發展「內循環」屬因時制宜的措施,將會是未來數年重要的大方向。因應外在環境的不確定性、風險,「內循環」將有利減少外來的衝擊、波動、影響,而「內循環」的概念可以理解成產業鏈360度自給自足,猶如「自家人打橋牌,牌局越快速,氣氛更高漲」。
其實,美國在過去一直是一個內需型經濟的典範,七成經濟規模來自本土消費。同時,美國亦出口不少高科技產品,賺取外匯支撐內需,讓國內經濟保持擴張水平。
那麼「內循環」與內需又有何分別?內需屬於較低層次的概念,然而「內循環」並非如此簡單,因為內循環是全方位的生產、供應、專業服務等。舉例,在內地生產麵包,由公司成立的股東、經營者、會計、法律服務、科研、生產,以至原材料的生產、提煉、加工,都是以內地公司供應。不過,「內循環」最終未必會完全排除外資參與,故此評論不能妄言中國回到過去「閉關自守」的模式。
內需之中,衣食住行會是「內循環」較為容易實行的行業。不過,單在「食」方面,目前內地仍要向美國購買大豆及玉米,反映出「內循環」較難完全將外貿交流排除,而金融服務方面,國家近年亦持續逐步開放,同樣不會走封關自守的老道路。在概念受益板塊看,基建、汽車、房地產屬三大得意板塊,當中,汽車產業尤其突出,產業牽涉面廣,多層供應鏈,國家並不存相關產業的負面政策,新能源汽車更是熱點,既環保又更加符合國策,扶持政策將陸續出台。不過,投資者需要留意,在「內循環」下,國家需要維持一定的市場流動性,故此,需要警惕金融資產的信貸質素變化,要關注在低息環境下,銀行利差收益受衝擊,而一些較弱的企業或亦會受到扶持,對內銀的潛在影響不容忽視。
etnet財經 ‧ 生活App獨家「銀行匯率比較」功能 立即下載 iOS/Android
中環人 - 溫天納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www.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