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移民搞基礎科學 自己人IPO揾真銀
阿里創辦人馬雲據報曾說,這幾年內地app創新多。(資料圖片)
昨天講了的「馬雲發言」,除了晶片廠的「28納米和90納米」爭議外,他還說了另一些話:「這幾年中國app創新多,比如抖音、『美團點評』(3690)、餓了麼、拼多多,這都只是應用。這是在智能
手機和互聯網基礎上的應用,不管是互聯網和應用手機,最後還是需要運算能力,也就是晶片」、「互聯網和智能手機都不是我們發明的,而晶片我們還落後20年。真正底層的運算和邏輯,底層的科學和科技,我們還遠遠落後於人。」「不是你在餐廳門口放一個機器人,你就人工智能領先了。」
雖然以上說話已被「阿里巴巴」(9988)的發言人否認了,但其內容還是很有意思,因而被人廣泛引用,因此,也頗有評論的必要性。
從古以來,在世界的每個地方,基礎科學都是投資大、回本小的研究,沒有甚麼短期商業價值,但長期而言,卻有可能、但也不一定成為有軍事、或商業作用的技術。
正因為它「不一定」有價值,在以前,只有有錢兼有閒的人,如教會人士,或貴族二代,才會花這心思去做基礎研究。到了十九世紀、二十世紀,變成了由國家支付這費用。
在幾十年前,問題不大,因為知識未普及,科學家的社會地位還很高,收入也很不錯,但到了近年,由於知識普及,科學家的收入和社會地位愈來愈低,和富豪相差愈來愈遠,尤其是在共產社會,本來仍然保持著科學家的崇高地位,但到了近年,內地和全世界也開始走資本主義了,人們讀科學,目的只是為了進入高科技公司,賺取上市前的巨額認股權益,還有誰去研究基礎科學呢?
在美國,情況也是差不多,但勝在有大量從落後國家到來的新移民,通常新移民會擔任所有的dirty jobs。在其他國家,dirty jobs包括了掃垃圾、家庭傭工等等,但其實,死讀書而回報不高的科研工作,也是新移民所要擔當的dirty jobs之一。至於根正苗「綠」(greenback)的美國人,當然是搞start-up、IPO,賺easy and big money啦,仲使問!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逢周一、三至五刊出
政經密碼 - 周顯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