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20年10月9日 星期五

AM地產專欄 - 李峻銘 2020年10月9日



AM地產專欄 - 李峻銘 2020年10月9日


iBond抗通脹 有姿勢冇實際
政府剛宣布今年會重推通脹掛鈎債券(iBond),是次iBond最低保證息率,由以往的1厘,大幅提升至2厘。香港經濟受新冠肺炎疫情打擊,出現通縮機會很大。銀行的港幣存款息率接近零息。相比之下,iBond似乎很有吸引力,但若從實際角度考慮,iBond是否能夠「抗通脹」?

首先,債券發行量最多為150億元。2017年最後一次發行時,有50萬人申請,結果每人最多可獲派三手,每手1萬元,即每人最多只能獲得3萬元的債券,即每年獲派利息600元,債券年期也只是3年,合共1,800元利息。認購 iBond可抗通脹,純粹美麗的誤會,甚至可謂「得啖笑」。

談到抗通脹,民間智慧一般都會認為購買黃金更實際。黃金上一個大漲是八十年代,因石油危機,金價由1977年每安士100美元,升至1980年的850美元,去到今年金價又升破2,000美元,比上一次850美元高點升逾1.3倍,共經歷了40年。若從過去20年表現,金價由1999年低點的300美元起步,至今 1,900美元,升超過5倍。

黃金在2008年之後,每一次顯著升幅都跟美國的量化寬鬆(QE)關係很大。今年疫情又令美國擴大QE,黃金升勢又破頂,所以黃金在對抗通縮果然係一個不錯選擇。

在香港,民間智慧告訴我們置業買磚頭來抗通脹,實際效益又如何?2019年政府的樓價指數是383點,相對於1997年的高163.7。剛好跟黃金一樣,上升了 逾1.3倍。相對於2003年的低點61.1點,樓價上升也超過5倍,數字上香港物業的升幅跟黃金差不多。

但當中最大的分別,黃金是沒有利息,還有貯存及保安的費用,物業則有租金收益。再者,購買物業可以做貸款,槓桿很容易。只要取出首期,租金收益足夠利息的話,升值的幅度就可倍大數倍(視乎首期多少)。再簡單來說,一般市民很少能用現金購買幾百萬的黃金來抗通脹。相反,向銀行貸款買幾百萬元的物業,卻是易如反掌,也是司空見慣。

所以在考慮至實際操作層面,置業無異是抗通脹的最佳手段!

作者為世紀21奇豐物業顧問行主席及行政總裁
文章轉載自「AM地產」facebook:
http://bit.ly/2wls4EF
AM地產專欄 - 李峻銘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