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前程視乎中國外循環規模
在美國的全方位打壓下,中國曾作最壞打算,即使中國的外循環因而無法運作,中國仍可以靠內循環繼續生存及發展下去。這對香港無疑是一項不容易通得過的挑戰。因為香港一直在中國外循環方面發揮作用,要轉去內循環方面找角色,實在有難度。
香港的優勢是與國際上
其他地區有較緊密的關係,同時又對中國的國情比外界有更深入的了解,令到香港較有條件做雙方的中介協調人。這個優勢只能在中國的外循環中發揮作用,若香港被逼去中國的內循環中找角色,香港人就沒有多少優勢。硬要轉型,會轉得很辛苦。
幸好,至今為此,中國的外循環仍運作得相當良好,不但未因美國的打壓而沒法運作,反而比前有所增長。若是這個趨勢不變,香港的前程應比之前估計中更好。此之所以,近期香港的股市與樓市都表現得不錯。
一個國家的外循環,主要表現在外貿、金融、旅遊與文化學術上的交流。自從美國以切斷中國的對外聯繫方式來制約中國的崛起以來,中國的外貿不但沒有萎縮,反而屢創新高。與此同時,中國的金融市場亦有很強的吸資能力,以致人民幣的匯率明顯轉強。只是因為疫情的關係,旅遊與學術文化交流都處於半停頓狀態,一時無法作有效評估。
有人認為,疫情令很多國家意識到,若凡事都依賴外國供應是有風險的,所以疫後各國都會把一些戰略性的產品移回本土生產。這會減少中國外循環的空間,但這樣做是有代價的,各國的經濟都剛受疫情重創,元氣未完全恢復,沒有太多的條件去付出額外的代價。況且,中國的供應並沒有因疫情而停頓,證明相當可靠,今後應該加單才是。
不過,亦有人認為,中國的出口近期之所以仍有不錯的增長,是因為很多國家的生產都因疫情而處於半停頓狀態,令中國可以發揮替代作用。但現在疫苗已面市,一旦疫情真的紓緩,其他國家就不用中國搞替代。屆時,中國的外循環就會受到真正的考驗。
我估計,各國的疫情,在今年下半年應可逐步改善,中國率先克服疫情的優勢就會不像今天明顯。中國承受美國打擊的能力,才會真正受到考驗。屆時,我們就可以看到,中國的出口是否可以持續強勁?中國的企業是否仍能吸引外資投資?外國是否仍樂於接受中國遊客?中國對外的文化學術交流是否可以恢復?以及美國打壓中國的力度是否仍會像特朗普年代那樣強硬?
這些問題,到了今年下半年,應逐步可以看到答案。若果中國可以證明,即使在疫情紓緩後,中國一樣可以頂得住美國的打壓,維持原有的外循環,甚至有一定增長的話。那香港就可繼續發揮她的強項,前程不用擔憂。
施永青 am730C觀點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