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躺平主義的背後
楊潤雄早前在網誌發表文章指近來出現的「躺平主義」令人憂慮。 (資料圖片)
教育局長楊潤雄早前在網誌發表文章,指社會近年出現種種歪風,而「近來出現的『躺平主義』更是令人憂慮,這種消極的人生心態,容易令人萎靡不振,長遠會窒礙社會的進步。」
單從數據看,青年人「躺平主義
」的出現並不完全是信口雌黃。根據統計處的數據,青年人(20至29歲)的失業率一直比中年人(40至39歲)要高。兩者的比例在近年更有上升的趨勢:在千禧年期間,青年人失業率比中年人高約1.2至1.4倍,但這比率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前已上升至超過2倍,反映青年人失業情況比中年人更為嚴重。
除了失業率之外,青年人的勞動人口參與率同樣是每下愈況:在千禧年期間,青年人(15至24歲)的勞動人口參與率,是各中年人組別(25至44歲和45至64歲)的五成多至七成左右,但這比率在近年大幅下降至四成至五成多,反映近年青年人投入勞動市場的動力亦在慢慢減退。
青年人「躺平主義」背後的原因是甚麼?局長認為「沉迷網絡遊戲、在互聯網散播虛假、誤導和煽動仇恨的信息、不良的性資訊和引誘等」,都是「令一些青年人受影響而耽於逸樂、誤信失實資訊而走歪路、對前景失去信心」的主要原因。
特首林鄭月娥在競選時提出,她的管治新風格四大元素之一是「實證為本,力求創新」,我不知道局長這分析背後有甚麼實證研究支持。
其實,要驗證局長提出的部分假說是否成立不難,例如我早前分析內地「躺平主義」時亦有提過,外國有研究分析網絡遊戲對青年人失業率的影響有男女之別。至於「在互聯網散播虛假、誤導和煽動仇恨的信息、不良的性資訊和引誘」是否或如何特別影響青年人令他們產生「躺平主義」,這就要留待局長為大家解釋了。
我想說的是,驗證局長提出的假說,並不只是滿足學術上的好奇心,因為要「對症下藥,同心協力加強價值觀教育,扶持學生建立正向思維」的前提,就是要知道「躺平主義」出現背後的真正原因。否則,當老師們在教學生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抱負時,學生們心中所想的「憂」可能與老師所教的「憂」是兩碼子的事,到時所謂的價值觀教育可能亦會適得其反。
理解躺平主義的背後
免費早餐 - 梁天卓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