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車股評】何車:和記企業話當年 44元跌剩1元
何車股評
日期:2022-09-28
更新時間:17:58:12
‘73股災半世紀
今日的長和(001),市值1,735億元,前身是和記黃埔,再前身是和記企業,當年股災時最低市值1.65億元,只是現在的千分之一。
1)曹仁超
(1947~2016)在其2010年出版的大作《論勢》中,有此一段:「避過1973年股災,我自以為是投資天才,在股市中可以跑贏其他所有投資者。到1974年7月,恒生指數由1,774跌至478,跌幅達73%,應該入市了吧!當時我選中和記企業(即今和記黃埔(013)的前身),從8元開始買至1元。結果1974年恒指跌至150點時,自己的50萬元投資,市值變成只有10萬元。」
2)1973年有「四行」:怡和、和記企業、太古、會德豐。當年3月癲價時,怡和市值188億元(6,160萬股乘304.5元),和記企業市值73億元(1.65億股✖️44元,未計優先股),太古市值53億元(A股8,489萬股✖️42.75元+B股4.24億股✖️3.95元),會德豐市值23億元(A股1.77億股✖️12.55元+B股1.29億股✖️0.86元)。
和記企業於1973年最高價44元,PE 53倍,曹仁超忍手不買。和記企業跌82%見8元時,曹仁超開始吸納,相等於以9.5倍PE入市,算理智。只是無法料到,和記企業再跌至1元,8元跌至1元的跌幅又是88%,而PE則低至1.2倍,市值只餘1.65億元。全程跌幅(44元跌至1元)98%,跑輸恒指同期92%的跌幅。
✏️兩個「如果」
3)和記企業在‘73股災後,因借貸過度出現問題。1975年9月,滙豐以1.5億元注入和記企業,換取33.65%股權,委任澳洲跑車手韋理出任CEO,大刀濶斧改組。1978年1月,和記企業與黃埔船塢合併,成為和記黃埔。1979年9月,當年的長江實業,以6.39億元向滙豐購入對方所持全部22.4%和記黃埔,分期付款,條件優厚,成為大股東。
如果和記企業沒有滙豐1975年注資,這家1877年成立的百年老店或已關門大吉。如果沒有滙豐1979年以友誼價錢出售和記黃埔予長江實業,今日的城中首富可能不是李嘉誠。李嘉誠營商十分有眼光,亦十分有運氣。
何車評股 - 何車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hks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