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貧富懸殊伯南克是罪魁禍首!
今日的貧富懸殊伯南克是罪魁禍首!
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一為美國聯儲局前主席伯南克。(資料圖片)
上周,本報老闆施永青在一篇名為《美國以拖累全球來紓緩自己的通脹》說:
「次按危機爆破後,美聯儲局以QE的方式成功扭轉敗局。起初人們以為,QE的後遺症會
是通脹,但QE帶來的只是資產價格的上升,消費物價卻依然保持平穩,普通人的生活沒受到多大影響……」
「一般消費品的折舊速度很快,並沒有多大的投資價值,人們只會買來用,不會買來囤積居奇,所以QE產生的額外資金,只會流入金融資產市場,而不會流入消費品市場,對消費物價的影響不大。如是導致通脹沒有因QE而遺患世界。」
上面的話,我幾乎完全同意,只不同意最後一句話:「如是導致通脹沒有因QE而遺患世界。」
相反,QE正是今日世界混亂,甚至崩潰的根源。皆因資金流進了金融市場,後果就是資產價格不合理地暴漲,這也直接導致了這十多年來的貧富懸殊嚴重加劇。
要知道,窮人的財富來自賺錢能力、收入和現金,富人的主要財富則是資產,當資產膨脹時,令到窮人不管再努力,財富也比不上富人的資產增值,今日全球所共通的社會矛盾,儘管全球經濟衰退,《福布斯》富豪榜的500人的身家屢破新高,因樓價暴升而窮人沒立錐之地,造成社會矛盾和動亂,正是源因於此。
這得說回伯南克,對,就是剛剛得到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那位仁兄,他在2001年出版了《通貨膨脹目標制》(Inflation Targeting:Lesson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因而在明年被任命為聯儲局理事,2005年出任聯儲局主席,2008年至2009年負責處理金融海嘯。
所謂的「通貨膨脹目標制」,也即是美元政策與通貨膨脹掛鈎:如果通脹高,則用緊縮貨幣政策,如加息,如通脹低,則用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如減息、買債之類。換言之,這是用通脹來決定聯儲局的政策。
很可惜,所謂的「通貨膨脹」,並非真指貨幣發行量,而只是「消費物價指數」,正如施永青那篇文章所言,中國作為世界工廠,把商品價格擠壓到最便宜,令到在貨幣量快速增加的同時,通脹/消費物價指數卻裹足不前。於是,量化寬鬆遂可永遠繼續下去,而諾貝爾獎也許是由500富豪們頒給伯南克的。
政經密碼 - 周顯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