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恒 - 華航天事業逆境中蓬勃|恒聲集
Previous Next
今年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的30周年,從1992年確認「三步走」發展戰略以來,逐步實現天地往返、太空出艙、交會對接等關鍵技術,更構建了首個中國太空站「天宮號」。
進入2022年以來,關於中國航天事業的
喜訊頻出,除了本月中天舟五號貨運飛船採取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以兩小時創紀錄時間成功對接太空站,昨晚升空的「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更將在太空站與「神舟十四號」的3名太空人實現中國航天史上首次「在軌換更」。
雖然航天發展看似一帆風順,但其實我國在航天領域受到的打壓,比起如今廣受討論的晶片領域,可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十幾年前,中國曾提出參與國際太空站(ISS)計劃,但美方以技術保密、資金短缺等理由反對;2011年,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更簽署一份《沃爾夫條款》,禁止美國太空總署(NASA)和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OSTP)與中國合作。
然而,時至今日,當中國自立門戶構建「天宮號」,另一邊廂的國際太空站即將面臨超時運行後的退役。隨著俄烏衝突的爆發,美國對俄羅斯祭出太空探索方面的制裁,俄方亦宣佈於2025年退出計劃,讓合作協議原定於2024年的國際太空站缺少俄羅斯的模塊支持,難以進一步延長服役。換言之,在十年內,中國太空站或將成為太空中唯一的太空站。
「天宮號」不但能夠推動本國的太空探索和科研創新、提高全民的科學素質,更能夠提供國際合作的良好平台,向所有聯合國會員國開放科研申請,目前包括瑞士、波蘭、德國、意大利等17國的科學實驗項目,已經確定入選中國太空站。更重要的是,航天技術的成果涉及生物醫學、清潔能源等科學研究,將會更好造福世界各國人民。
港有份參與航天科技研發
早前國家宣佈開展的第四批預備太空人的選拔工作,首次將港澳列入選拔載荷專家的地區,不但讓香港能夠為國家的載人航天工程作出貢獻,更意味著未來港人將有機會親身在太空中進行科研,給予年輕人更多機遇。近十幾年來,香港科教界均有參與多項國家航天科技的研發,不僅涉足衞星發射、載人航天,也涉足探月工程,亦反映出香港有許多年輕人喜愛航天科技,而且甚有創意,港生設計的實驗更入選為太空站的實驗項目。隨著國家航天事業的穩步上升,必會吸引更多香港青少年對科學研究產生興趣,這對香港創科的可持續發展極為重要。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
恒聲集 - 李秀恒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hd.sthead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