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新聞報憂不報喜?
經濟新聞報憂不報喜?
美國上月就業數據遠勝預期。(資料圖片)
上個月隨便到網上一找,就可見到「美國裁員潮延續!2023年才過15天科技業已解僱2.4萬人」、「這年不好過!看衰經濟走勢裁員潮15萬美國人丟飯碗」等標題,感嘆號一個接一個,令人膽戰心驚。英文主流傳媒的
標題含蓄一點,但亦不時將企業大規模解僱的新聞放到顯眼位置。
誰知道美國最新公布的月1份就業數據,跟這末日氣氛完全是兩回事。非農業就業職位增加了五十萬以上,遠超市場預期,失業率則降至歷史低位,勞動參與率亦能維持升勢。科技業職位的確有下降,但微不足道,完全比不上飲食業等的增幅。
當然,就業數據往後或會作大幅修正,亮麗不再,但毫無疑問的,是美國就業市場未見有傳媒所渲染的恐怖氣氛。
傳媒到底有否報憂不報喜,每有企業裁員就大做文章,企業踴躍請人則篇幅小一截?不久前就有一項研究,收集了過去40年《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有關美國就業市場的新聞,逐字點算報道取態是否公允。研究結果,是每當就業市場惡化,傳媒的確較為積極報道。而就業市場有好消息,報道則反應較小。表面看來,傳媒的確偏頗,但研究人員卻有別開生面的解釋:就業市場本身有個特點,就是壞消息通常陸續有來,禍不單行,好消息則隨機得多,較難持續,傳媒大細超只是反映消息的重要性而已。研究亦發現消費者對負面的就業市場新聞較敏感,無論是預期和行為都較受其影響。
這項研究的一個問題,是只計算文章數目、分析內文字眼,沒有考慮到傳媒可以巧妙利用文章位置散發負能量。若果負面新聞多出現於報紙頭版,又或被安排到網頁的顯眼處,被標題和內文「震撼」的讀者就特別多,反應較大也就不足為奇了。
回說早前在網上看到的中文新聞標題。《紐約時報》等美國主流媒體,雖有明顯政治取態,但為了顧及全國市場,報導上始終不能偏頗得太誇張。不過,當歐美經濟新聞飄洋過海到了中文世界,翻譯報道的取材上又有甚麼傾向?由於中文傳媒的國際財經版面相當有限,總不能將正負消息都如實反映,難免要作更多取捨。中文傳媒是否更為負面?這個題目似乎未有人研究過。
免費早餐 - 曾國平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