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24年2月26日 星期一

恒聲集 - 李秀恒 2024年2月26日

恒聲集 - 李秀恒 2024年2月26日


李秀恒 - 日遭德超車背後啟示 | 恒聲集


  日前日本內閣府公布2023年名義GDP為591.48萬億日圓(約4.21萬億美元),標誌日本經濟規模自2010年被中國趕過後再度滑落,跌出三甲成為全球第4。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推測,印度經濟規模將於2026年超越日本,恐使日本

淪為世界第5大經濟體。

  消息引起全球關注,畢竟在過去的一年內,歐洲深陷通脹的泥潭,而作為歐盟經濟火車頭的德國亦因為俄烏戰事引發的能源危機及難民危機、全球供應鏈斷鏈、強美元環境等外因,無法為經濟復甦注入新的動能,導致全年GDP萎縮0.3%,可謂是度過艱難的一年。

  反觀日本2023年「捷報頻傳」:日股2023全年急升7369點,創下自1989年以來的最大升幅,漲幅接近3成,為全球股市中表現最佳的地區;而物價方面更是難得出現了日本政府「夢寐以求」的溫和通脹,並在旅遊消費方面吸納了全球廣大遊客的青睞,甚至不少人提出日本有望走出「迷失的三十年」。

  既然如此,為何兩國會出現經濟規模逆轉的趨勢呢?匯率波動自然有極大影響。雖然全球主要貨幣對美元都在不同程度上發生貶值,但日圓貶值幅度可謂「一騎絕塵」,2023年日圓重挫6.57%,韓圜下跌2.73%,人民幣下跌1.98%,而歐羅則上漲約3%,而且全年波動範圍僅為828個基點,為誕生以來的第二低波動範圍。

  撇除匯率因素,日德兩國之間的可比性相當高。然而在創新方面,德國在製造業等領域不斷革新,為經濟保持重要的增長動力,而日本則長年來更注重於「節流」而非「開源」,注重降低成本而缺少積極投資,因此在新能源等賽道上並未能把握住近年來的「風口」,隨傳統產業優勢的滑落,導致經濟機遇不足,日企國際競爭力下降,自然投資及消費都式微。

  此外,在經濟自主性上,日本亦比德國更看重美國的「眼色」。無論是對華態度、貨幣政策、產業政策等方面,日本都在一定程度上犧牲了本國的經濟利益,只為了迎合美國甚至是美國當權黨派的政治目的,主動放棄了本應更「近水樓台」的與中合作優勢。

  當然,GDP的表現並不能完全反映該國人民的普遍生活水平,但全球逆境中經濟體仍應主動爭取突破,尋求更多元化的經濟發展對策。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
恒聲集 - 李秀恒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sthead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