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24年8月23日 星期五

審計密探CIA - Bittermelon 2024年8月23日

審計密探CIA - Bittermelon 2024年8月23日


國泰與新冠鬥長命 誰勝了?
國泰與新冠鬥長命 誰勝了?


目前國泰的運力仍未回復疫情前水平,營業溢利率在短期內無可避免受影響。(資料圖片)

最近身邊的同事和朋友皆患上新冠,頓時引起大家注意個人衛生,尤其是出入人多的地方,戴口罩是最基本的保護,為人為己。當然,與幾年

前相比,現在的新冠已不算甚麼大病,更不會像幾年前般如臨大敵需要隔離。

話雖如此,當年的情景還歷歷在目。為避免感染,人人都宅在家中,市面一片死寂,不少企業的生意受到嚴重衝擊,例如航空業,當中要數的自然是本地龍頭國泰航空(293)。因疫情關係,客量大減,大量航班需要削減,不少客機因而停飛。例如在2020年,「收入乘客運載人次」急跌86.9%,不單令收入下挫超過一半,更錄得216.48億元股東應佔虧損。為此,國泰於2020年6月宣布資本重組,以發行優先股方式向政府借入195億元,同時安排了一筆78億元的過渡貸款,並且通過減薪、裁員、飛機停飛和退役等手段以削減開支,實行與新冠「鬥長命」。

隨著疫情好轉,國泰在2021年和2022年的虧損分別收窄至55.27億元和65.48億元,2023年更轉虧為盈錄得97.89億元溢利。來到今年上半年,股東應佔溢利有36.13億元,盈利能力漸見回復,加上完成了兩個標誌性事項,即是今年7月悉數贖回政府持有的最後一批優先股,以及將所有於疫情期間停泊在海外的閒置飛機調回來。在這場長命戰中,國泰可算是贏了新冠。當然,是否慘勝是後話。

說到國泰今年上半年的業績,雖然期內收入增加13.8%至496.04億元,但營業溢利不升反跌11%至59.07億元。究其原因,相信是國泰急於提升運力,令成本增幅高於收入所致。提升運力要招聘足夠人手,請了回來又要花資源花時間培訓,才能投入服務。飛機也是一樣,因疫情存放在海外的飛機要恢復操作,單是策劃就需時4至6個月,再加上4個星期的保修和檢查,不是駕駛回來這般簡單。



期內各項營運指標都反映出,運力增幅高於實際使用量,因此給人一個「供應增加但需求跟不上」的假象。例如客運服務,量度可運載量的「可用座位千米數」升42.7%至528.81億,但反映實際用量的「收入乘客千米數」卻減少34.9%至435.83億,期內運載率因而下降4.8個百分點至82.4%。貨運服務的情況相同,量度可運載量的「可用貨運噸千米」升11.4%至67.88億,但反映實際用量的「貨運收入噸千米數」減少4.6%至40.63億,因此期內運載率下降3.9個百分點至59.9%。

期內成本增加的另一原因是耗油量上升。由於國泰為燃油做了對沖,因此平均燃油價格幾乎沒有變動,期內只下跌0.9%。可是,同期耗油量增加了29.3%,令「每可用噸千米的燃油成本」升8.9%至1.1元,就是令營業開支增幅高於收入的主要原因。



綜合而言,目前國泰的運力仍未回復疫情前水平,客運的「可用座位千米數」和貨運的「可用貨運噸千米數」,今年上半年分別只及2019年上半年的65%和79%,未能滿足逐漸復甦的市場需求,難怪國泰正急起直追提升運力。由此推斷,營業成本將會持續上升,營業溢利率在短期內無可避免受影響,但長遠還是看好的。

審計密探CIA - Bittermelon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