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及心靈需求 孕育出來強勢股
廣告
泡泡瑪特(09992)在10月公布第三季度最新業務狀況後,股價大升並至今維持在70元水平,今年升幅約250%,和其他內地消費股的表現可謂天淵之別。Pop Mart在尖沙咀K11商場分店應該是全港最旺場的,無論平日或假日也經常擠滿人,除了平均單價約80
港元的小型Figure外,那些數百至千多元的大型Figure也很有市場,還未計受歡迎IP如Molly、Labubu等的週邊產品,現時大眾經常提到香港消費市道不理想,為何泡泡瑪特可以獨善其身?
閱讀全文
其實,這可以追朔至80年前發表的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人滿足了溫飽等生理需求及安全需求後,接著便要滿足社交需求,然後才去考慮要達致名成利就的尊嚴需求,以及更高層次的自我實現需求。
大眾都知道現今社會競爭激烈,不少人選擇「躺平」,不再追求愈來愈難得到的尊嚴需求,社交需求便成為最容易達到的目標。
繼續開心過躺平生活
以前的社交需求,不外乎交朋結友,以及融入不同社交圈中;現時當然也可透過社交媒體達到,進入門檻可謂更低,好像不需100元買個Labubu公仔,然後在社交媒體展現一下,便可感到自己和Black Pink Lisa或張敬軒聯繫上,得到社媒朋友的讚賞,甚至可和同好交友,若果讀者提到要排隊數小時才買到,反響可能更大!
100元一個膠公仔也不可算便宜,但滿足社交需求的性價比卻很高。
想想現時中港經濟不理想,除了泡泡瑪特生意仍不賴外,有甚麼生意仍在逆市而行?是否仍有不少人一年數次坐飛機外遊?是否仍有不少人用盡方法去「撲」演唱會或見面會票?是否仍有不少人在串流看電影或劇集?
這些消費的共通點,若非為滿足社媒分享需求,便是可慰藉心靈,負擔得到的話,也不會去慳這些錢,因為這些「社交消費」或「心靈消費」,大眾才可以走下去,繼續工作或讀書,繼續開心過「躺平」生活。
在新型肺炎疫情盛行期間,奢侈品也曾經成為一個載體,可是當奢侈品愈賣愈貴,負擔得起的20%可以繼續買,經濟不理想時,勉強負擔或負擔不起的80%便會選擇買少些或不買,還好,這方面的預算撥一部分已可以去幾次旅行、看多幾次演唱會、買多幾個公仔,申請多幾個串流平台。
所以除了泡泡瑪特股價一枝獨秀外,旅遊平台的攜程集團(09961)及經營中價連鎖酒店的亞朵(美股代號:ATAT)的股價於中國公司中明顯表現較好。
不想投資中國公司的,同業的Booking.com(美股代號:BKNG)、Marriott(美股代號:MAR)、Hilton(美股代號:HLT)等股價也持續強勢;串流平台Netflix(美股代號:NFLX)及Spotify(美股代號:SPOT)股價仍在擦新高,還有一間較冷門的Live Nation(美股代號:LYV),若果前些時想買2025年啟德體育園首辦的數萬人Coldplay演唱會,應該有機會去過其網站。
撰文:簡志健
勁一專欄 - 簡志健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ediges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