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港股持續上升,主因是人工智能概念及智能駕駛因素,反觀受地緣政治緊張、國內消費疲軟等多重因素影響,內地經濟面臨不少挑戰,儘管政府出台多項穩定經濟及刺激消費的措施,但效果仍有不確定性。
內地經濟由2022年開始下滑,整體經濟活力不足,消費者支出謹慎且國內消費疲弱,加上被積壓的需求
迅速消退,導致內地零售市場的反彈失去動力。作為內地的百貨店營運商,受經濟放緩、電商及消費者行為快速轉變所影響,利福中國(02136)的經營前景亦變得嚴峻。
*內地零售市場疲弱*
利福中國2024年中期來自客戶合約的收入按年減少12.4%,盈利下跌超過六成,每股盈利亦下跌67.4%至0.028元人民幣。利福中國的業務專注在內地經營百貨店及零售,所以內地經濟前景對利福中國影響深遠。解除疫情相關限制及內地經濟表現在2023年初出現改善後,內地零售市場的反彈很快就失去動力,故此相對2023年中期收入按年增長15.8%,2024年表現並不理想。
在解決財務問題上,利福中國一直考慮出售空置物業,但不成功,故假設公司把固定資產按其資產淨值在市場上出售,以取得收益或改善整體盈利能力,是不切實際的。同時,鑒於經濟持續低迷,尤其是內地的物業市場及零售環境相對疲弱,假設利福中國的資產按其資產淨值或經調整資產淨值在市場上出售,並假設利福中國藉此向股東分派大部分現金,可能性並不大。
1月中旬,利福中國建議將私有化作價由每股0.913港元上調7.3%至0.98港元,這較去年12初首次停牌公布私有化計劃前的股價0.75港元呈溢價約30.7%。利福中國表明,將不會進一步上調私有化註銷價。與同業公司比較,私有化經修訂註銷價的市帳率屬可接受水平,因為對比七間經營百貨店的上市公司(全年收入超過50%來自內地),除新世界中國(00825)外,所有可資比較公司在最近12個月期間均錄得虧損,而利福中國經修訂註銷價所隱含的市帳率處於可資比較公司的範圍內,並且接近可資比較公司的市帳率的平均值及中間值,因此經修訂註銷價0.98港元屬可接受。
而且,利福中國的原始股東其實是以零成本持有公司股份,因為利福國際(已於2022年底私有化退市)當年是以實物分派形式將利福中國分拆上市,故此按私有化註銷價取得現金,已是不錯的投資回報。加上在充滿挑戰和不明朗的市況下,過去12個月,利福中國股價持續低於私有化註銷價,而且股份交易流動性極低,股東難以在市場上出售股份。因此,利福中國私有化提案的建議要約價較當前股價具有相當大的溢價,為股東提供以溢價變現的好機會,同時相信在可見的將來,市場不太可能出現更具吸引力的方案。《獨立股評人 陳永陸》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陸言堂 - 陳永陸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