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樓市
再談樓市

宏觀環境已變,利息水平新常態,香港樓市的投資功能已失去。(資料圖片)
每逢KOL談論香港樓市,一如既往必定會有不少關注,特別華人文化,大多希望藏富於「樓」,中國人的「身家」,磚頭一直佔好一大部分。在過去20年造地緩慢和政經形勢使然,加上內地資金湧港,樓價
暴升,不少有樓之士成就了傲人財富,有勇有謀的企業家通過香港地產打造了不世基業,令香港人對樓市不得不產生了難以置信,有如宗教信德所要求的堅強信念。當然這堅強信念卻是由無數睇淡者的血肉所堆砌而成。
我記得一前輩行家朱先生自嘲,其於2008年高位放售太古城的「美事」,當時正值雷曼風暴前夕,數年後他卻「笑唔出」,人一般也有畏高症,愈升愈驚,深怕摸頂入市。當然朱先生作為市場人士,也果斷於2013年重新入市,但天性使然,在2016年內地資金入市,市場開放第一波升浪時,他卻賣樓套現,錯過了往後5年的升幅,最重要的是耗費了多年租金。

現時市場宏觀大環境已變,利息水平新常態,本欄多次重申香港樓市的投資功能已失去。若閣下是無殼蝸牛,有能力當然應該考慮置業自住平盤,畢竟租金水平隨著外來高才到港而升高,香港也不是很多和善隨喜的好業主,經常被加租搬屋也不是很有趣的公餘活動。
筆者認為增加房屋供應是特區政府以至中央決心要做到的硬任務,過往本地地產商通過投地來控制樓市供應的能力,已經隨內地發展商進場而削弱;加上現時不少中小型發展商晚晚發夢也希望賣樓還債,商業大廈準備可改健學生宿舍也分薄了樓市的上升空間,總體供應不會因近兩年賣地停滯而突然間大幅減少,故此當過往樓市上升的主因是升值而不是住屋需求,升值預期便慢慢降低。
相信去到呢度,大家都知我會引用誠哥金句:自住按能力,下聯就林逸晨補上,炒賣就不了。
MacroMoney - 林逸晨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