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到最後|平衡時空的完美炒家(高明)
笑到最後|平衡時空的完美炒家(高明)
相信每一個投資者心入面,一定會問過自己一句
「如果」。例如2004年買入騰訊(700)IPO後一直持貨至今,又例如如果買第一份麥當勞、第一部iPhone時開始投資麥當勞(MCD)、蘋果(AAPL)。甚至若幹年前睇咗某位黑人YouTuber叫大家至少買10美元Bitcoin,聽咗乖乖哋照做。
美股外幣即時報價 多國新聞任睇
假設可以再買過 結果會否唔同?
世上究竟有冇一個完美嘅炒家,成功咁投資買中所有10倍股、百倍股,然後升到高位出售,再轉去另一隻新嘅10倍股。
退一萬步,假設若幹年後科技發現,成功有下一位天才發明時光機,令人可以帶住現有嘅記憶同經驗返過去,假設你可以返2010年再買過,知道曬Bitcoin嗰啲會升,又可唔可以一樣修成正果?
情境一:理想中的完美投資者
假設投資者能夠嚴格按照未來記憶執行投資策略,於2010年當Bitcoin價格處於0.06美元至0.30美元水平時大量建倉。以當時價格計算,即使投入相對較少的資金如一萬美元,起碼買到3.3萬粒Bitcoin。按理論推算,若能持有至今年高峰期約12萬美元水平,至今接近40億美元。然而,此情境忽略了早期加密貨幣基建的技術風險,包括唔見ColdWallet HardDisk或密碼普遍問題、交易所倒閉事件。現實中,即使擁有完美的市場預知能力,技術性風險及市場結構性問題仍可能一次清零。
情境二:人性弱點的現實投資者
儘管對未來市場走勢完美認知,投資者仍需面對人性弱點在極端市場波動下的考驗。以Bitcoin歷史價格軌跡為例,2011年由高峰32美元暴跌94%至$2,明知佢第日升返,持貨力不足可能內心另一個「超我」會話3毫子貨都大賺,不如沽咗佢去玩。其後2013年升穿1100美元後再度回落至200美元水平,以及2017年接近兩萬美元歷史高位時獲利嘅誘惑。行為金融學研究顯示,即使理性上「知悉」長期趨勢,投資者在面對實際的帳面虧損及市場恐慌情緒時,往往會作出與原定策略相違背的決定。現實上去到 2017年社交媒體資訊已經失控,跌時一味叫「跌跌跌跌跌」,唔一定把持得住,情況有如明知唔應該演唱會公眾場合同情人攬頭攬頸,但有時都忍唔住。
情境三:槓桿放大的貪婪陷阱
本欄認為最大機會發生,甚至應用喺其他任何資產,當投資者確信Bitcoin升過萬倍,回到過去,唔孖爆對唔住自己。既然「確定」Bitcoin會由2010年的0.30美元升至12萬美元水平,不如轟轟烈烈做全球首富。然而,以2011年Bitcoin由32美元暴跌至2美元為例,即使僅使用5倍槓桿,投資者亦會面臨強制平倉。即使擁有完美的市場預知能力,低位孖爆都可能輸突破產。
每一個事後認為未盡人意嘅投資決定,必定係出於經驗、知識、心理、運氣等嘅不足,即使平行時空都唔會有完美嘅投資者,搵埋奇異博士博你透視可能性,幾百萬個情節都未必有一個可能性係完美投資者。
高明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bigricetea
IG:https://www.instagram.com/koming.usstocks/
作者簡介︰賺錢係目標,炒股係手段,專欄記載由手段到目標嘅過程。
本欄逢周六刊出
笑到最後 - 高明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hk.finance.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