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率上升 源自政府之前的過度扶持
失業率上升 源自政府之前的過度扶持
 
 失業率上升 源自政府之前的過度扶持
在宏觀經濟環境逐有改善後的情況下,本港的最新失業率卻從上一期的3.7%上升至3.9%;重災區集中在建造業、零售業及飲食業三大行業,失業率分別升至7.2%、5.3
%,以及維持在6.4%高位。這種發展與宏觀經濟形勢改善的趨勢並不一致;有人擔心,香港進入jobless recovery(無工作崗位增長的經濟復甦)。
依我觀察,真正的情況未必如是。人工智能的高速發展,無疑會搶走一些原本需要由人來從事的工作崗位;但這並非本港的實際情況。在現階段,人工智能的作用,主要發揮在提升人的工作效率上,還未至於能取代人的工作崗位。香港失業率上升,乃個別行業的特殊環境所造成,與人工智能的普及應用關係不大。
建造業的工作萎縮,是因為地產市道一度十分低迷,發展商庫存過度,套現困難,故不得不減少買地,並同時減慢建設速度。在這種情況下,建造業的工作機會焉能不減少。不過,最近本港住宅樓市有見底回升的跡象,地產商應會加快建設速度趁市好,把更多的新盤推出市場。
至於零售業與飲食業,行業的整體情況其實已有改善,主要表現在旅客人數的增加。因此,這兩個行業的總收入是有改善的,只是現水平的改善,並不足以養活行內這麼多的公司。再者,這兩個行業受網購及送外賣的衝擊實在太大,以致仍不斷有公司出現倒閉的情況,失業率因而沒法改善。
 
 這種情況本來早應發生,而且會發生得更嚴重;只不過,之前因為社會運動與新冠疫情的衝擊,政府推出了很多支援企業以確保就業的措施, 包括巨額現金補貼與條件極為優惠的低息貸款,令很多本來會被淘汰的企業也可以生存下來。
政府的扶持,嚴重扭曲了行業的生態環境,令經營不善的公司,毋須改革創新及削減成本也可以蒙混過關,導致弱種大量留存。這些本應一早被淘汰的公司,由於有政府的補貼才得以苟延殘喘;但在他們壽終正寢之前,多少會搶走行家的生意,令本應有條件做得住的公司亦沒法生存下去。
現在政府已不再派消費券,又撤銷了就業補貼,加上之前提供的低息貸款到期要還,以致經營環境突然變得很差。對某些企業來說,如果選擇償還欠款,可能要白做幾年,才有機會清理全部尾數;不如選擇破產,改個招牌,重新打拼。這種現象在飲食業尤為普遍。
不過,只要宏觀環境不再惡化,這一輪的淘汰可能是最後一次了。死多一批和尚之後,剩下來的應該有粥食了。加上息率趨跌,股市又進入牛市,香港的經商環境該續有改善。有生存能力的公司應會咬緊牙關,堅持下去,希望可以飲到頭啖湯。
 
 施永青 am730C觀點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