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2年7月25日 星期三

施永青 am730C觀點 2012年7月25日

施永青 am730C觀點 2012年7月25日

C觀點 - 施永青
中國模式 難增內需
(2012年07月25日)


中國的經濟增長,過去主要靠出口與投資,內需所佔的比例,遠不如西方國家。現在中國出口的增長已經放緩,而投資亦因中央要調控地產而失去了主要動力。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只得把未來經濟增長的希望寄託在內需上。中國政府在這方面作過不少努力,但成效並不顯著。

中國政府曾試過以價格補貼的方法,鼓勵農民買車與家庭電器;但補貼一完,需求就立即下降,反映這並非長遠之計。

中國政府又取消了農業稅,這無疑減低了農民的負擔,但能夠釋放出來的購買力實在有限。因為農業稅只佔GDP一個極小的部分,農民即使把省下的稅款全花掉,也不足以拉動GDP增長去抵銷出口放緩。

再者,中國的農村購買力,主要來自農民出城打工的收入。但近期中國的出口增長放緩,農民要出城打工,工作機會已不像以前那樣源源不絕。近期,江浙一帶就頻傳有工廠大批倒閉的情況。在這種形勢下,傳統的增加內需方法是不管用。中國要增加內需,必須對分配制度作結構性的改革,才有機會突破現時的瓶頸。

中國雖稱自己為社會主義國家,但分配制度基本上已資本主義化。中國的企業,無論國營還是民營,都行股份制,即是說,企業的盈利得按投資者所持的股份比重來分配。廣大的僱員只能拿到工資,而不能分享勞動成果。

工資受制於人力市場的平均價,工資上升到有替代能力就會止步。企業的盈利大部分落入少數出股本的人的手裡。這些人錢賺了不少,但由於個人的消耗能力始終有限,就算他們窮奢極侈,亦製造不出來多少內需。

因此,中國必須把廣大的僱員也視作企業的持份者,並建立機制讓他們也可以分享企業的利潤,才可以把中國的內需真正釋放出來。這樣,當經濟增長的時候,內需也會同步上升,而不只是股東賺錢多了。

中國的資本累積已不少,股東賺多了的錢已不容易找到新的投資機會,所以只能投在金融與房地產市場,引來投機風氣,連大蒜也被炒賣至不合理的價錢,中國政府被迫抽緊銀根,以防通脹惡化。結果反拖慢了經濟增長。

現在中國政府能夠做的,只是以行政命令,每年逼企業增加最低工資,希望藉此增加僱員的消費能力。然而,這種靠政府指令去增加工資的方法,往往與市場脫節。有些原先利潤不多的企業,可能因而被迫倒閉,結果導致工人失業,內需更加無法增加。

由此可見,原有的中國模式,分配結構基本上是資本主義式的。資本主義的周期性經濟衰退,一樣會在中國出現,中國如果不願意對現有的模式作結構上的改革,中國模式之前的威力,將日漸消退。

上一篇
施永青 am730C觀點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