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觀點 - 施永青
從緬甸種族衝突說起
(2012年11月12日)
【am730專欄】香港雖是一個國際城市,但香港人對國際新聞不甚關注。近期坊間談論得最多的,是網上假醫生性侵犯少女,與婚宴人情該多少。至於緬甸的種族衝突,雖導致過百人死亡,數以萬計的人無家可歸,但大部分香港人卻無動於衷。
我對緬甸的種族衝突比較關注,是因為我名下的基金早年已有資助聯合國難民公署,援助那些從緬甸逃往孟加拉的回教難民。緬甸人大多信仰佛教,本應慈悲為懷,但對非我族類卻沒法容忍,經常排擠西部若開邦的羅興亞人,想把他們趕回孟加拉。
孟加拉雖是回教國家,但自己亦很窮,所以不肯接受這些也信奉回教的緬甸難民,不予機會讓這些難民融入當地社會,而是把他們圍在難民營裡。由於難民營裡環境惡劣,而這些難民短期裡亦沒有甚麼出路,聯合國難民公署只好為他們搭建固定的房舍,協助他們成立社區組織,讓孩子有機會接受教育。我的基金亦資助過這方面的工作。
英國統治印度期間,把印度分為13個省,其中包括現在的緬甸、巴基斯坦與孟加拉。印度獨立前,這些地區出現了嚴重的種族與宗教衝突,羅興亞人就是在那個年代開始,從孟加拉遷往緬甸生活的。
但由於宗教與生活文化都不一樣,緬甸人並不接受他們,緬甸政府至今仍不予羅興亞人國民身份,心底裡仍想找機會把他們驅逐出境。現時居於緬甸的羅興亞人,沒有遷徙自由,不容與本地人通婚,一有罪案就被拿來替罪,乘機進行新一輪的迫害。最近這次種族衝突,就因今年5月有一名佛教少女被強姦,當地人懷疑是羅興亞人做的。事件發生已半年,衝突依然未有停止。有報道指當地官員與軍隊亦有參與迫害行動,殺人放火,手段極不人道。西方國家正為緬甸政府打造改邪歸正的好榜樣,所以對事件只是輕描淡寫,既沒有出手制止,亦沒有發起援助,羅興亞人只能自嘆時運不濟了。
據報有些羅興亞人,因不堪淩辱,唯有循海路乘船逃生,現在淪落荒島,斷水缺糧,世人卻假裝看不到。
香港有些少不更事的年輕人,以為國民身份不重要,認為不一定要做中國人,大可以選擇做地球人。難道羅興亞人不是地球人嗎?沒有國家,他們可以靠天賦人權獲得保護嗎?在現實世界,沒有國民身份的民族,命運是可悲的。吉蔔賽人,即使在文明的歐洲,亦一樣被歧視,受驅趕。
我並非鼓吹民族主義,我的理想是國際主義,香港人若真的想做國際公民,就得有關心世上受苦難人民的情操;但現時香港有些傳媒,對同是中華民族的內地人也傾向用排斥的態度;這已淪落到狹隘的地方保護主義,還可以奢談甚麼當國際公民嗎?
上一篇
施永青 am730C觀點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