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觀點 - 施永青
Z世代飽食終日
(2013年06月04日)
【am730專欄】有人力資源顧問公司做了一項調查,發現生於1994年之後的Z世代,喜歡以「創意」與「懶惰」自居,選擇職業時重薪酬多於工作趣味,並期望很快可以升職。有記者問我,作為僱主,我是否認同這種觀察;又問我,在僱用Z世代的時候,會怎樣處理。今天先談第一個問題。
我不贊成把人以出生的年代標籤化,一竹篙打一船人並不公平。「懶惰」乃生物的天性,而「創意」則是腦系統的既有能力。我年輕的時候,亦很早就意識到自己有這方面的傾向與能力,非Z世代的年輕人才如是。
大部分動物食飽之後就睡覺休息,藉此節省能源,以應付不時之需,及延後下次需要「搵食」的時間,這符合環保原則。年輕人不想辛苦「搵食」,希望憑「創意」去減少辛苦,乃十分自然的取態。多數人只會在逼於無奈的時候,才會勤力,我們不能怪Z世代。
中大新亞書院的校歌中有一段:「手空空,無一物;路遙遙,無止境。」或許人要在這種環境下,才會「艱險我奮進,困乏我多情」,才願意「千斤擔子兩肩挑。」
我們年輕的時候,家裏手停口停,根本沒有條件如Z世代那樣做隱蔽青年。我在未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之前,就曾在餐具廠當打磨工人,以便騎牛搵馬。這段經歷,既辛苦又危險,對我以後的人生選擇起著積極的警惕作用。
然而,Z世代的生活環境已完全不一樣。即使是不算富裕的家庭,也不會沒有飯食,社會有安全網。現時,不要說工廠工沒有人肯做,我聽說連港機工程公司請人做飛機維修也有困難。在我們那個年代,這類工作會被視為有前途的好工,不可能會乏人問津。
此之所以,我不贊成把社會的安全網結得太好,總得留一些漏洞,讓青年人感到會有跌死的風險。這樣,他們才會有「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危機感。否則,「飽食終日」,一定「無所用心」,結果只會自毀前途。
影響人行為的,除了天性之外,主要是環境。所以我在子女尚年幼的時候,就告訴他們,我不會把遺產留給他們,目的就是要他們有將來必須自食其力的壓力。否則,他們怎會有自發讀書的動力﹖
香港的很多家庭,現在都只有一個孩子,結果萬千寵愛在一身,自小嬌生慣養,吃不得苦。所以一出社會工作,就不適應。覺得自己很努力,上司不但不欣賞,還要諸多不滿。所以工作沒多久,就覺得份工不適合自己,不會有前途,乾脆辭職算了。結果,每份工都做不長,沒返工的時間比返工的時間還要長。
面對這種情況,家長應對子女進行財政封鎖,逼他們自食其力。可惜很多家長都只有一個子女,沒法狠下決心,施以環境上的壓力,結果愛他反變成害他。
上一篇
施永青 am730C觀點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