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4年11月4日 星期二

點石成金 - 石鏡泉 2014年11月4日

點石成金 - 石鏡泉 2014年11月4日

儲局停買債 美息即升?


美儲局於2014年10月29日宣布不再買債,市場立擔心(之前也擔心),一旦美儲局不買債,美息會否立升,市場擔心,沃爾克現象重現。

《人民日報》海外版有這報道:
美歐收緊貨幣政策,通常會導致國際資本從新興市場回流西方成熟市場。而多數新興市場不僅自身經濟社會存在眾多薄弱環節,且不具備足夠調控能力,西方收緊貨幣政策的結果往往是新興市場的經濟金融危機。最突出者莫過於20世紀80年代席捲發展中國家和蘇聯東歐集團的債務危機。當時,由於保羅沃爾克執掌的美聯儲一手製造了「耶穌以來最高的實際利率」且長期居高不下,債務融資條件急劇惡化,1982年墨西哥無力償債引爆了世界性債務危機,眾多發展中國家相繼陷入「失去的10年」,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政治劇變歷程也由此啟動。

82年高息引爆債務危機

那麼,這一次美聯儲退出量化寬鬆,是否會導致上述歷史重演?
息升的擔憂是客觀存在,但息會升幾多,用幾長時間去升,就決定了息升是否頂得了。

美儲局也怕這個,美息如急升,美國經濟也會死,所以在2014年初,已修改了一些銀行規管,要求銀行要於2015至2017年間,要持有20%的流動資產,即債券,這個移形換影術,是可以暫止咳,使美息不立升,但21世紀經濟報道又有另個樂觀看法。

首先,美聯儲QE3的退出並不完全,一方面基於美國經濟出現明顯的復甦趨勢,勞動力市場的回暖十分明顯,各個部門的流動性周轉效率不斷提高,使得美聯儲成員對央行進一步通過資產負債表的擴張來刺激經濟的必要性和通脹後遺症的認識達成了基本共識,但另一方面,考慮到原油價格等大宗商品市場的低迷和歐洲、日本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經濟依然景氣缺乏,過早地加息會增加美國經濟發展的阻力,所以,這次調整的影響是有限的,反而這一適度的舉措給海內外市場投資者帶來了美國經濟復甦的訊號和投資與消費的信心。

外部溢出效應 不容忽視
其次,美聯儲QE3國債購買計劃的停止雖然對國內影響有限,但對外部的溢出效應不容忽視,尤其是發達國家的貨幣政策目前普遍處於量化寬鬆狀態,美元的單邊升值可能成為這個階段吸引資金的最大由頭,國際資本的大幅流動,造成歐、日經濟復甦的難度日趨增加,要素市場通縮和通脹輸入的雙重風險隨之而來。所以,如何處理好下一階段貨幣政策的大國協調不僅對美國貨幣政策的有效性,更是對歐日在推行的量寬貨幣政策的效果產生巨大的影響。

第三,新興市場國家,尤其是資本帳戶開放的地區,資本大進大出的頻率會加大:一方面,購買計劃的退出和新興市場國家經濟指標的惡化,會使國際金融市場造空新興市場的力量加大,另外一方面,歐美日一致的低息狀態,構成了海外資金池的窪地效應,所以,時不時國際套利資本的流入使得新興市場國家應對QE3政策的調整效果有限。比如,前天巴西同時加息,很大程度上是防止資本瞬間外流的問題,但是,這又增加了未來海外套利資本短期進場的動機。而新興市場個別國家的動盪很容易形成區域性的動盪,原因在於其宏觀基本面的疲軟、微觀層面的信息不透明都是促使羊群效應發生的重要因素。

QE3退出 影響中國有限
因此,QE3退出,對於中國經濟而言影響是有限的。因為一直以來其價格效應高於數量效應,中國央行數量管理的傳統方式和我們提升的外彙市場的監管能力對沖了美量化貨幣政策的負面影響。但是,美元的貶值以及由此引發的中國企業出口能力的下降和國內資金配置結構中投機資本比例的增加,幹擾了中國實體經濟的活力復甦和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能力的提高。所以,中國要化解美國QE3不對稱退出對我們造成的負面影響,我們還是要在提高央行多種手段對沖跨境資本流動的情況下,盡快解決國內金融體系改革的問題,減少國際資本流動對金融體系效率損失的放大效應。尤其要控制好外債和FDI比例,避免這段時間容易產生FDI和外債結構置換的問題,以防經濟低迷時出現的上個世紀90年代東亞國家所發生的金融危機在我國重演。

每個央行都只是向自己國家負責,所以美儲局要考慮的,是美國人的利益,其他國家?管它的!所以每個國家/地區要留心自己的資金流入/出情況,之前因美國QE而升了上去的,要留心會掉下來,另方面,美國息加極亦有個譜,到2017年,筆者估加不到三厘,故凡今時股息逾三厘者,當股價因陪太子讀書而跌了下來時,倒不妨考慮些。支持股價的,是公司盈利,宏觀貨幣政策是如朝露,影響是短暫時。

點石成金 - 石鏡泉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