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觀點 - 施永青
高樓價礙年輕人獨立
2014年11月14日
許多新家庭被迫住?房。(資料圖片)
一般而言,華人的家庭觀念比西方人強,喜歡五代同堂,一家人住在一起,互相照應。香港人比較西化,子女結婚後,大都搬出去住,流行小家庭模式。
其實,這並非西化問題。大家庭是農業社會的產物,老長輩不分家,不把部分土地分給下一代去耕種,新一代根本沒法獨立生活。再者,收穫期間,勞動力需求集中,大家庭是一種優勢。但現代化與城市化之後,個人獨立生存的能力大升,年輕人找到工作後,就可以不依賴家庭。此之所以,中國在改革開放後,在城市裡一樣變成小家庭化。華人的文化也會因經濟發展而改變,並非西化。
戶均人口減少,令一個城市在總人口不增加的情況下,房屋需求也會增加。近年香港就出現這種情況。踏入21世紀之後,香港的人口增長放緩,但住屋需求卻依然強勁,令政府估計錯誤,很多新家庭要被迫住?房。
其實,住在?房裡的,主要是單身人士,他們搬離父母,主要是因為原來的居所太細,不適宜多個成年人一起生活,所以寧願搬出去住?房,可以自由一些。
過去,西方人的子女一讀完書,有獨立工作能力後,就會搬出去住,不管是否準備結婚。不過,近年這個趨勢正在逆轉,選擇與父母一起生活的年輕人已愈來愈多。2000年時,美國平均每戶的成年人口為1.75人,至2012年每戶的成年人口增加至1.83人,顯示跟父母同住的成年子女正在增加。
一個家庭正常起碼有兩個成年人,但離婚率增加,令很多家庭都變成單親家庭,所以變成每戶只有1.7個成年人。現在離婚率未見降低,但每戶的成年人數卻在增加,相信是因為留在家裡不搬出去住的成年的子女正在增加。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住房的開支愈來愈高,年輕人根本負擔不起。如果勉強搬出去住的話,生活質素就得大幅下降,年輕人計過數之後,覺得還是留在家裡更著數。
由此可見,高樓價高租金的情況並非香港獨有,西方的大城市也正出現類似的情況。社會的生產力上升,令很多人都有條件累積財富,而投資房地產往往是一般人最樂於採用的儲存財富模式。房地產的英文是Real Estate,直譯是真正的財產。其他的財產大都只是一張財產證明書,這類財產大部分都控制在別人手裡,很沒有保障,所以很難怪有錢人都喜歡投資地產。當資金都傾向流去房地產市場的時候,樓價焉能不高?此之所以,我相信年輕人搬出去住的,會愈來愈困難,選擇與父母同住的人會愈來愈多。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愈來愈多的人已生活在虛擬世界裡,只要可以上網,他們就可以「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春夏與秋冬」。做隱閉青年,他們一樣可以自得其樂,所以搬不搬出去住也不成問題。不過,這可以為社會帶來更嚴重的後果,值得大家關注。
回首頁
施永青 am730C觀點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