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心直說:滙控命懸一線
■有人形容滙控前主席龐約翰主政年代,為這間跨國銀行的黃金時期,而近年則黯然失色。 資料圖片
市場欠缺對低成本資金的需求,只是獅子王國陷落的近因與外部原因,滙控(005)模式早就出了問題,唯有靠以香港為首市場的相對穩健資產負債表,及不足五成的成本收入比率,務求令控股公司層面大數拉高,要低的亦可以被推低一點。
自二○○九年供股以來,滙控已踏入第六個年頭,集團當年仍然以為只要資本充裕,日後的路會好走;可惜現在走的不是業務表現及股價,而是一直對集團寄予厚望的股東。若滙控管理層仍然是負責任的話,在穩健經營及守著資本要求之同時,在發展策略上確實有需要放下大金融機構的包袱。以投資銀行業務為例,滙控百分百肯定不在全球五強之列,但由於投資銀行對滙控所佔比重相當,在監管機構要求下,變相拖低了銀行的資本充足比率及回報。
放下身段方為上策
以英國作為集團註冊地,滙控平台橫跨全球,哪裏註冊都要承受不明朗監管因素風險,但英國額外將滙控列入系統重要性銀行,對滙控的監管成本,又是一項龐大負擔。若遷冊又或者將仍然有盈利前景的業務分拆出來,將投資銀行業務縮減或變賣,甚至簡單全面結束保險業務,效法其他銀行將分行銀保渠道獨家賣出,絕對可以挽回不少價值。總之,滙控仍然有許多題材可供提升價值,問題在於滙控會否願意恒生(011)化,放下身段,回復成為一間真正的地區性銀行。
滙控近年的出事位,完全源於併購,從Household International到今次的瑞士私人銀行,滙控管理層併購思維最特別異常之處,是律己以嚴、律人以寬,未有於收購後即時把穩健與合規文化融入被收購一方,態度更近乎手指拗出唔拗入,成何體統!
有人形容龐約翰主政年代,為滙控的黃金時期,股東回報於該五年間更翻了一番,他退任後滙控就出事,惟不要忘記,最出事的兩筆收購,也是在其主政時期完成,是為典型先甜後苦。
恒生股價持續跑贏滙控,難道只憑派息吸引那麼簡單?市場現在根本是要化繁為簡,若滙控管理層仍然不肯承認這一點的話,那就實在是太頑固了,緊記一點,在管理層野心與股東回報之間,從來都是後者先行。
胡孟青
獨立股評人
胡孟青
青心直說 - 胡孟青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