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郵票 炒風熾熱 2015-07-03
近日,內地越來越多人以炒股的心態來炒賣郵票。由於有關市場已成為投機者焦點,容易惹中央再度出手整頓。
涉及炒賣「郵幣咭電子盤」金額之多,不容小覷。據內地媒體的資料顯示,南京文交所在 6 月 30 日的成交量約 38 億元人民幣,較擁有 2631 間
上市公司的新三板同日成交額(約 7.5 億元人民幣),足足高出 5 倍!在 5 月 23 日,「郵幣咭電子盤」更錄得 78 億元人民幣的最高成交額紀錄。
在內地,要炒賣郵票,可以透過如股票買賣市場運作的文交所(註)。內地於多個省市均設有文交所,全國合共五十多間。其中,以上海及深圳較具規模,屬國家級別,其次較有名的有南京和湖南文交所。郵票炒得火熱,當然是由於投資者大感有利可圖。不少在文交所「掛牌」的郵票,升幅以十倍、百倍計。
文交所如此吸引投資者,主要是其流動性比股市還要高。A 股實行「T+1」的交易,即當日買入股票,翌日才能賣出。反之,文交所卻能做到「T+0」,即同日可作多次買賣。同時這個市場亦較波動,急升急跌幾分鐘,可謂家常便飯。因此,對於一眾「富貴險中求」的投資者,極富吸引力。
但問題是,郵票以電子盤方式上市買賣,跟上市企業的股票集資和買賣完全是兩碼子的事。買入上市企業股票要看企業前景、盈利能力等,同時亦受監管機構嚴格把關,要公開帳目,呈交會計師、核數師審理。反之,郵票的價值則難以客觀衡量。有人欣賞,有人追棒,價格才會上漲。況且,投資者對相關郵票的歴史、價值亦沒有「公開帳目」,實難以客觀地評核其投資價值。因此,郵票價格的升跌,很大程度是主觀因素的炒作。
更重要是,文交所只是由各地金融辦監管,並未受證監會監管。各省、市級的金融辦只監管交易品種的申報和交易模式,對於交易程序、數據等業務從不問津。由於缺乏監管,投資者亦申訴無門。
內地曾於 2011 年底整頓文交所。要是文交所的炒風再次引起當局關注,相信類似在 A 股市場收緊兩融業務,減低槓桿以防範風險的措施,一樣會在文交所出現。A 股近月的走勢,值得郵票投資者借鏡。
(註:文交所,全名是文化產權交易所。專門從事和推動文化產權交易及相關融資服務,產品包括錢幣、郵票、紀念幣、藝術品、文化版權等。)
王沛淇(王冠一財經頻道)
國際視野 - 王冠一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