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6年11月18日 星期五

曾淵滄專欄 2016年11月18日

曾淵滄專欄 2016年11月18日

曾淵滄專欄:準備迎接高通脹期


■2008年高通脹時期,港元利率下降,推動資金投入股市。 資料圖片



不久之前,全世界許多地方都在擔心通縮,但現在突然出現強烈通脹預期,美國30年國債利率升上3厘是最佳的啟示,投資者要開始從通脹升溫的角度來衡量投資的得失,這將是一項巨大的改變。

過去八年,西方國

家及日本之所以沒有通脹,主要原因是實體經濟的投入太少,歐、美、日本固然大印鈔票,但是所印的鈔票並沒有投入實體經濟。

美國新總統在競選時所提到的所有政綱中,以大量投資於實體經濟的政綱最有可能實現。實體經濟增加投資,就有大量人因為參與實體經濟建設而獲得更多金錢回報。

收入多了,消費就會增加,供給在短時間內追不上,就會加價,通脹就因此產生。

我們在過去八年過著超低通脹的生活,忘記了通脹的生活與投資的模式,現在是時候重溫在高通脹的背景之下投資市場的變化。

離開目前最近的高通脹時期是2008年9月中國4萬億基建期,那是投資的蜜月期,股市大升、樓價也升,但港元利率與美元掛鈎,因此不升反降,推動更多資金投入股市。不過當時美好時光維持不久,約一年後中國中央政府開始收緊貨幣供應,股市也從高峯期往下跌。

另一個我印象很深的通脹期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六四之後,港英政府決定推出玫瑰園計劃以重整港人對九七回歸的信心,再加上1992年鄧小平南巡,中國大開放。

因此,1991年至1993年也是高通脹期,同時是投資回報最佳的時期。通脹很高,但是市民的收入也增加得很快,銀行按揭利率超過10厘,但是樓價的升幅比今日高許多倍。

曾淵滄
財經評論員

曾淵滄
曾淵滄專欄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