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7年7月5日 星期三

財經評論 2017年7月5日

財經評論 2017年7月5日

財經評論:
聯儲局縮表經濟學


■聯儲局開始進行縮表,引發市場不少憂累。 資料圖片



聯儲局猶如一家公司,或金融機構,有資產、有負債,兩者相減後就是她的資本。今年四月底聯儲局的資產負債表規模約為4.47萬億美元。在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前,聯儲局的資產負債表規模為8,782億美元(2007年底),其

中美國國庫債總值為7,456億美元,且並無持有房按債券。今天,聯儲局持有美國國庫債券總值2.465萬億美元及房按抵押債券總值達1.77萬億美元,連同少數機構債券,聯儲局持有總值4.246萬億美元債券。

聯儲局於2008年秋季開始買6,000億美元等值的房按抵押債券時,目的是救「房市」及托股市及債市,其後因為美國財政懸崖風險出現,聯儲局方延長買債而推出QE3及無限QE。換句話說,聯儲局壓低長期息率及壓縮風險溢價的目的早在QE3之前已達到,遲遲不退市只有扭曲市場風險偏好及以超低長息助長不同市場的「泡沬」。

美國開始進行「縮表」,當然又引發不少憂累。有評論認為借鏡日本於2006年3月時的縮表,日股三個月內下跌13%,日本經濟於第3季即陷入衰退。中國人民銀行於2015年縮表,隨即引發經濟增長滑落,A股崩盤及人民幣貶值。筆者認為,中、日縮表與美國縮表不同,不可混為一談。

日本自2001年開始實施量寬買債,至2006年,共買入國債37萬億日圓國債,但因為只向銀行買債,資金無注入實體經濟,大部份時間貨幣增長(M2)都在2%以下,2006年仍是通縮時卻快速地縮表,三個月內縮減38萬億日圓,比起五年內買入總額還多,市場若無震盪才是奇事。中國央行的資產負債表結構與外國不同,其中「外滙佔款」一項反映央行外滙儲備的升降,2015年中國外滙儲備全年減少4,830億美元,約等於3萬億元人民幣,當年人行縮表兩萬億人民幣全部是因為資金外流,而非央行主動縮表所致。

2018至2020年聯儲局持有將到期國債分別為3,370億美元、3,290億美元及2,040億美元。若聯儲局希望不引起國債孳息無秩序式上升,每年縮表規模應不超過3,500億美元,換句話講,只需要在未來三年不作再投資,甚至應該考慮先不買長債而買短債。至2020年底,聯儲局資產負債表規模仍然應該有最少3.5萬億美元,如此,三年內的資產規模只減少約1萬億,仍只是商業銀行存放的超額準備金的一半,將不會大幅度推高國債孳息率。如果三年縮表20%左右,對股市造成的心理打擊亦有限(有別於日本央行三個月縮表25%)。再者,自從2008年美國立法讓聯儲局付息予超額準備金後,商業銀行存放於聯儲局內的超額準備金現在2.1萬億美元,長息上市,銀行自然提取超額準備金投資於債市中。

美國國債孳息繼續緩慢爬升,實質利率偏低,美股甚至環球股市皆會繼續「兩極化」,投資者會一方面湧入高派息公用股及上市房地產信托,一方面側重高增長的科技股。兩者之間,只有中國一帶一路發展可以左右大勢。

王良享
星展銀行(香港)財資市場部(大中華)董事總經理兼投資顧問主管

王良享
財經評論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