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摩賭升幅擴散至落後股
2017年11月27日
港股上周四跟內地股市下插之後,上周五反彈,升158點,收29866點,在三萬點前繼續有阻力。正路計,港股一度升上三萬點之後,應該要回一回,略為修整後才會繼續前進,短期仍有些少壓力。
由於大市底質很好,券商均睇得很牛,例如大摩繼續睇好股王騰訊(700) ,由原來
目標價420元,調升14%至480元,仲話最牛的估值是去到628元。
騰訊上周五略為回吐0.9%,收415.8元,騰訊升極都有,很快已升到大摩的目標,所以大摩順勢調高目標價至480元,還順便整個620元「最牛價」大家歎一下。由於騰訊股價走勢強勁,大摩繼續睇好,一點也不出奇。
轉行敲冷 叫買建行
然而,大摩另一個建議,反而更加引人注意。她看好內銀股,預料明年淨息差、淨利潤趨勢會改善,內銀資產質素正在穩定好轉當中。大摩把建行(939) 目標價提升至9.2元。建行上周五收7.01元,升1.6%。摩睇好內銀,其他內銀亦上升,其中招行(3968) 升了2.2%。
大摩是一個聰明的券商,她的建議反映了兩種策略。第一,是順着趨勢,見好睇好,這就是他對騰訊的建議;第二是睇好騰訊之餘,不忘提出騰訊的升幅已巨大,提議買內銀,這是追落後的策略。股市上升,通常先升強勢股。這一浪的強勢股是騰訊,再加一隻平保(2318) ,平保上周五大幅反彈,升3.5%,收83.75元。當強勢股愈升愈高的時候,再去買的話,風險就會增加。如果大市趨勢維持不跌,炒作資金會由強勢股轉去一些相對弱勢的股份,像建行這些派息派到4.4厘的股份,股價在這種市道,明顯偏低,大摩就建議大家買建行。換言之,除非你不相信大市會繼續上升,相信的話,就要揀究竟一路高追強勢股,還是改去追一些落後股份。
科技股票 似比特幣
我們一班中環茶友聚會,談到如今大市升勢,當中有點爭拗,究竟像騰訊這種的升勢會否擴散到落後股。我認為今次環球股市的上升集中在科技股,其中原因是科技股既增長得快,也是概念股。我們睇銀行盈利上升,例如息差擴闊,可以升多少,怎樣都有數得計。但科技股,無論是美國五大科技股或者中國的四大科技股,由於行業有壟斷性,生意亦擴散到不同的領域,可以說是條數很難計得清。講得難聽一點就是條數可以任你噏,例如騰訊,你說它值400元又得,600元又得,甚至800元都得。
我覺得大家可能沒有留意,那些電子貨幣,例如比特幣和以太幣,都升得好得人驚,例如以太幣今年以來就升了50倍!這些東西的上升都有共通背景,就是「無得估」。電子貨幣炒作概念是實體貨幣的失效,當實體貨幣濫發,價值下跌時,電子貨幣價值就會上升。理論上,如果全球央行停止濫發貨幣,不再量寬,大幅提高利息,這些電子貨幣的炒作潮就會爆破。當環球央行繼續放水,電子貨幣概念繼而存在,會炒到幾高,沒有人知道。科技股也好,電子貨幣也罷,都是在炒作一個「無得估」的概念。在這種環境下,那些「估得到」的東西,就很難大力炒作。結果是令到資金高度集中在一些「無得估」的行業或者商品上。
有位茶友則提出一個理論,話投資市場點炒都好,都逃不出基本的運作規律,以股市為例,當一隻股份炒到天價的時候,由於需要再炒上去的資金愈來愈大,難度開始增高,那些聰明錢就走去炒作其他比較落後的領域。我們判斷牛市是否進入了最後階段,一個標準就是股市已經雞犬皆升,由領先行業炒到落後行業,所有股份都炒得很癲,連一些很差的股份類別,例如「藍燈籠股」都炒得很高的時候,股市才會爆破。
現時的股市,主要聚焦在炒科技股,大部份的其他股份,根本沒有大動作,例如建行雖然升上近期高位,才只是7元,以基本因素看,仍是一個很低的水平,當然你也可以說是低增長行業的合理水平。所以這位茶友認為,股市如果按傳統規律炒作,應該有一定的擴散性。炒完一個類別,會擴散到另一個類別。我覺得他這種講法有其道理,我估大摩也是基於這個估計,所以才會推介內銀股。
長短息差 大幅收窄
科技股以外其他類別股份升不升,除了今次股市升浪與以往的升浪不同之外,當中也會隱含了一些對基本因素的評估,就是市場仍然不看好中長線環球經濟的發展。你看美國長短期利息差的所謂孳息率曲線,愈走愈平,再看近幾十年美國經濟(GDP)增長與息差的關係,就會發現差息(美國10年期和2年期國債的息差)其實可以看成是GDP走勢的領先指標。1985年底,美國息差由高位一路下滑至1989年初底位,而美GDP增長則由二年後即1988年初開始下滑,一直跌了三年,至1992年初才見底回升;另一波是由1993年,息差一路下滑至2001年1月,而GDP增長亦於差不多時間開始下跌,至2002年中觸底反彈;第三波的2004年至2007年,而GDP增長率亦由2004年開始回落,跌至2010年的谷底。最近一浪的長短息差下滑由2015年展開,今年3月中,息差還有123基點,上周五,10年期孳息率收2.34厘,而2年期收1.748厘,息差只有59基點,跌至10年以來最低。
其實,炒作浪潮集中在科技股等少數股份,不炒傳統銀行股,背後原因也與長短息收窄的原因一致。就是市場不看好以美國為主的環球經濟有根本性的改善。銀行業是傳統行業,利潤也很受息差影響。如果聯儲局加息不能夠持續,市場上長息又呆滯,長年期借貸也無肉,息差便不能拉闊,不利銀行業,投資者也就不投資銀行股。
我的結論是如果牛市可以持續,炒科技股熱潮會大量擴散到其他行業的話,意味着目前市場對經濟的看法是錯了,以美國為首的環球經濟增長是可以持續下去的(當然有可能睇錯),儲局會繼續不斷加息。這樣的話,牛市就不會斷纜,股份升勢也會由估不到盈利前景的科技股,擴散到估得到盈利的傳統股份,特別是銀行股。
第一信用 中招停牌
另一件值得注意的事情是第一信用(8215) ,遭證監會勒令停牌。市場傳聞是與2015年集資用途及數宗問題貸款有關。第一信用主席冼國林回應媒體追問時說事件與上市無關,「係我地出啲廣告嘅時候,個內容有啲誤會。」第一信用係股壇長毛David Webb點名的「50隻不能買的港股」的其中之一。港股早前發生「粉塵大爆炸」,很多股份急跌,第一信用是其一,由當時的0.5元急插至0.1元,今次更被停牌。
雖然冼國林聲言無事,但被證監會以證券條例8.1勒令停牌的公司,很多都長期不能復牌。證監會法規執行部執行董事魏建新表示,留意到有由公司網絡組成的「邪惡集團」,利用監管的盲點操控市場。聞說證監已經啟動史上最大規模搜索,並動員136人調查。
打擊妖股 絕對無壞
市場上存在很多妖股,她們互相持股,股權高度集中,很多時上司都是為了「啤殼」,有時會炒高一浸,吸引散戶入股之後,就馬上散貨,再用連番大比例供款,變相迫走散戶,收乾股份之後再賣殼,搞到散戶損手爛腳。近期港交所正在做的諮詢,就是如何對付這類股份,其中的一個建議是發行新股交易的攤薄比例不能夠超過25%。雖然市場很反對,但無論是港交所或者證監會,似乎還是會做多些事情,去對付這些妖股。
妖股之所以能夠吸引到散戶,主要原因是可以炒高。例如現時很多創業板股,無厘頭一上市就炒高幾成,甚至幾倍。散戶只相信眼見的東西,見到股份大升,又聽到有人唱好,根本不會理會那些股份是做甚麼生意的,也不理會是否股權高度集中,合埋眼就走去買。結果用五萬、十萬元去買,只能夠拿回一、兩千元。
香港作為一個金融中心,卻容許一些人這樣胡亂搵食,監管機構的確有很大的責任。很多人說「水清則無魚」,香港的水有時又的確太濁。由於妖股當道,很多正正常常做生意的股份,即使盈利按年上升,也沒有甚麼人理,沒有人吼,這樣的股市,其實很不健康。政府加強監管,打掉一些妖股,令到那些生意做得好的二、三線股,慢慢可以吸引到散戶的注意力,也是一件好事。
陸羽仁
金融High Tea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hdfin.sthead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