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魚手劄:讀商科,繼續做低端人口
■李嘉誠不是商學院出身,但他是尊重國學、史學的華商。資料圖片
麥明詩在清談節目講讀商科無用,因為李嘉誠(圖)等成功商人很多都不是商學院出身。讀甚麼,跟出來工作做甚麼,可以是兩碼子事。她自己身體力行了這句說話,她讀法律,沒有走上律師或大律師之路,卻去
了做藝人。以她聰明才智,非不能也,實不為也。
這句說話,向來都是我信念,我是讀社會科學的經濟系出身,亦沒有做政策研究、智庫或經濟學家。只是我沒有她的精英背景和人氣,所以東西出自我口,馬上就遜掉了。不過這類話題倒是歷久常新,社交媒體輕輕一share,馬上換來極多留言和分享。
在香港這個紙醉金迷的金融城市,接受商學院訓練畢業的人太多。扳倒正規商學院三、四年的訓練和價值,會碎掉一大堆玻璃心。調翻轉從商學院的角度去睇,我這類社會科學人或其他文、史、哲人都是離地等乞食的低端人口,他們亦會覺得我們是中二病發作。詩人余光中的逝世,兩岸三地還是有人會悼念。
有一些價值,不會折現成金錢,但卻是永恆。繼續以李嘉誠為例,他亦是尊重國學、史學的華商,有別於其他公司發佈會,他說「黃台之瓜,何堪再摘」,「我身本無鄉,心安是歸處」,台下的人聽得懵懵懂懂。假如你當刻聽不明白,不知其出處背景,這就是你缺乏人文素養的表徵。
講大學之道,少不了要搬「在明德,在新民,在止於至善」的格言出來。雖然俗掉,雞皮疙瘩掉滿地,但道理不因時代洗擦而添上瑕疵。講價值或理念,可能太形而上,不過反對讀書只為vocational training,而是要鍛鍊思維、旁通多門學問,倒是大家認同。
讀書不為找工作,敝系的畢業生出路很廣。當年讀書最厲害的精英,都去了董伯伯的基金做研究員,一起團結香港,未來應該會是甚麼政助、副局長之類。所以,董伯伯是經濟系精英的大金主,支持了不少就業職位。我的同期好朋友做了社會看不起的「低端」藍領,幫人洗冷氣,年內營業額近千萬,距離上市要求不遠矣,是隱形出色的「低端工作者」。也有人做傳媒、做老師、做投資銀行等,亦個別有不上堂的垃圾學生做了上市公司董事,靠項目融資、炒股票和呃稿費為生。讀商學院的人,不會個個都走上創業之路。創業要的是勇氣和魄力,更多的商科人都是做大公司的齒輪,每日營營役役,為別人付出勞力過活。誰才是真正的低端人口,難說。
莊子說:「無用之用,方為大用。」你當刻讀了一些書,可能無用,但之後就會好用,或在一些你意想不到的地方派上用場。我現在忘記了大部份數學,但概念仍在,有時見到好多低能仔講經濟、講政策,我會回心微笑。我識笑人,就是因為讀了四年經濟學。
渾水
專業投資者、上市公司執行董事、90後
http://fb.com/muddydirtywater
渾水
摸魚手札 - 渾水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hk.finance.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