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8年5月4日 星期五

政經密碼 - 周顯 2018年5月4日



政經密碼 - 周顯 2018年5月4日


香港產業只能幾元化 不能多元化


香港產業只能幾元化 不能多元化


香港市場太小,難達規模效應。(資料圖片)
本報同文Henryporter/劉正,和經濟學3.0的3位學人,對於產業多元化/創新科技的分析,精要獨到,我完全同意,不用狗尾續貂。本文只從宏觀角度,去講一下「分工」這基本的經濟學理論。

分工是經濟活動的基本,沒有分工,便沒有經濟。當經濟愈趨複雜,分工便愈來愈精細,到了今天,差不多沒有國家可以完全自給自足,自給率很高的國家,如朝鮮、不丹,則肯定十分貧窮。

像中國、美國、歐盟這些人口很多的大國,自給率也可以很高,因為它們本土市場很大,但是小地方如香港,則只能挑其中的一些工種來作專業,不可能做到很大規模的產業多元化。

在分工的世界,有的工種的收入比較高,其中金融是站在食物鏈的最高端,其次是高科技。富裕的國家就是集中生產高收入產品,貧窮國家就是專門生產廉價貨物,如棉花。

像美國這種超級大國,一方面控制金融高端,一方面控制高科技,軍工產業等等,還有電影這些軟實力,以及資助農業這種產出不高,但卻是民生必需品,那便足夠,也即是只控制制高點和基本要素。至於製造打火機、電視機這些利潤不高,又沒有戰略價值的產品,便交由其他國家去生產。

現在講另一個理論,就是規模效應。在這幾十年,產業的規模愈來愈大,皆因管理進步了,機器進步了,電腦運算能力也進步了,中國可以有專門造打火機的地方縣市,如河南省的夏邑縣,淘寶網的產品價格也低得令人難以置信,原因是市場太大,規模效應更加明顯。

現在只問一問題:香港只有730萬人口,除了金融之外,究竟還可以容許多少其他的高增值產業?你要想乜都做,顯然不可能,只能選擇其中的幾種,全力攻堅,而且,我們的本土市場太小,內需不足,令到初創企業難以達到critical mass,第一步做不到,很難壯大成為獨角獸。

簡單點說,香港產業多元化是不可能的,最多只能做到「幾元化」,已經很好了。但縱是要做到「幾元化」,也要集中攻堅,林鄭月娥政府提出的範圍未免太大,太過貪心,太過好大喜功,根本是對「分工」這簡單的概念一無所知。

政經密碼 - 周顯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