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貿易戰更難打的一場硬仗
比貿易戰更難打的一場硬仗
貿易戰對中國而言,提供一個反思及作出政策調整下台階。事實上,至少在數據層面,內地經濟情況其實未如外界形容般差勁,第二季經濟指標當中,除6月工業生產遜預期外,基本上是為全年達致6.5%左右增長目標打下基礎。如比較早幾年經濟增速的明顯走下
坡,近月PMI數字其實仍相對穩定。
近期市場對內銀不良貸款憂慮重燃。(資料圖片)
經濟數字背後未能反映未來不確定因素。內地最大問題是資金流動性所引發出來的問題愈來愈多、愈演愈烈;中小企一如既往借貸融資困難、違約今年增加、連P2P平台亦相繼爆煲,這類幾乎等同於民間眾籌的創新接連出事,最終可能產生社會風險。中國人民銀行未正式公布,但人行藉發放MLF,變相向銀行為首中介機構打本,在市場買入較低級別企業債券安排已成定局。人行造法不難理解,表面上是扶持,為企業融資提供一條生路,其實很大程度上意味著違約問題可能被低估。
標準普爾報告就觸及內地隱性到期債券違約風險重大問題。既然是隱性,亦即是真正可能觸及信貸違約金額或遠比今年潛在到期債務額多。標普指很多內地債券都包含回售條款,簡而言之,意味投資者可在約定時間要求發債企業提前還款。標普料下半年可行使相關條款債券大增,平均每月達1,100億元(人民幣,下同)。一旦將年內信用債到期的4.3萬億元加上可行使回售協議債券規模,按標普料今年潛在到期債券融資額達到5.3萬億元。不論打槓桿、處理影子銀行及打破剛性兌付等政策,原本市場一致叫好,為何現時變臉,部分甚至叫停,改為要求大規模寬鬆?
除因金融系統槓桿及產品架構複合所牽涉規模,是之前遠遠低估,似乎無其他更好解釋。內地習慣由上而下規劃,經濟發展目標及藍圖大計,部分成績綽綽有餘。可是過去近大半年金融問題反映,解決市場引來的問題,硬繃繃一套規劃根本行不通。說得白點,有高超理論高手,卻沒有懂得市場、了解市場能力,最終變成低手。內銀資產質素改善討論,半年前才有更多機構大戶相信。奈何近期不良貸款憂慮重燃,人行部分政策亦形同是要銀行要擴大資產負債表,吞下更多潛在壞帳。經此一役,市場對內銀股以至內地金融市場信任度,將會跌不會升。內地不會承認全面寬鬆,否則的話,形同承認金融體系問題遠比預期嚴重。基於年內大量債務到期、地方債發行仍有逾2萬億元餘額尚未取用,要做到絕對匹配,絕非當年4萬億元之規模所能解決。
談財經 - 胡孟青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