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20年7月3日 星期五

林氏力牆 - 林本利 2020年7月3日

林氏力牆 - 林本利 2020年7月3日


蘋論:武漢肺炎 為各國醫療制度把脈 - 林本利

自從今年3月武漢肺炎在全球大爆發,各國各地的確診及死亡人數便大幅上升,至今超過1,000萬人確診,超過50萬人死亡,死亡率約為5%。每個國家或地區的確診數字並不完全準確,有些缺乏檢測,確診及死亡數字自然偏低。有些則基於政治原因,故意隱瞞疫情

,數字完全不可信。雖然數字並不完全準確,但從今次武漢肺炎的確診及死亡率,我們大概可以比較一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醫療制度,有何優點和缺點。

公私營失衡致防疫失策
全世界的醫療制度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包括公營、私營及醫療保險。公營醫療制度由政府一手包辦,透過向市民徵稅、強制性醫保和中央供款等方式,補貼政府醫療服務。至於私營醫療制度,則完全依靠市場提供服務,收費由市場決定。由於市民一旦患重病,便要支付高昂的醫療費用,故此醫療保險市場便應運而生。市民透過購買醫療保險,分攤風險,當不幸患上重病,可以得到賠償,減輕財政壓力。

香港人喜愛移民的國家,包括英國、澳洲和加拿大,主要是推行全民醫療保健制度,服務由政府一手包辦,私營服務所佔比重甚低。由於服務得到政府大幅度補貼,自然產生濫用服務,輪候服務時間過長等問題。

今次武漢肺炎侵襲英國,國民保健署(National Health Service,簡稱NHS)無法應付數以十萬計的確診病人。加上政府初期輕視疫症,沒有即時調撥資源抗疫,以致大量年老體弱的病人需要留在家中或院舍自行隔離,依靠自身免疫系統抗疫,結果出現死亡率高達14%的情況。直到首相約翰遜也「中招」,英國政府才肯推出較嚴厲的防疫措施。

至於美國,一向依賴私營醫院和醫療保險市場去解決人民的生老病死問題。私營醫院收費高昂,又因醫生怕被病人控告疏忽,要求病人進行過多檢查,以致醫療保險費用和賠償金額不斷攀升。現時美國人的醫療支出佔GDP高達15-16%,遠遠高於其他先進國家佔8-10%的比重。

美國人花費大量金錢在醫療服務,但人均壽命卻不高,男性只得76歲,女性只得81歲,較英國、澳洲和加拿大低大約3歲。今次武漢肺炎全球大爆發,美國至今200多萬人確診,十多萬人死亡,死亡率約5%,與全球平均數字相若。適逢今年美國總統大選,現任總統特朗普為了爭取連任,疫症未受控便重啟經濟,加上近月大批民眾上街示威反警暴和反種族歧視,示威者和警員近距離接觸,令確診數字回落後再上升。

醫護質素影響港人去留
香港的醫療制度屬於混合模式,市民既可享用醫管局提供價廉物美的公營服務,又可以付費使用私營醫院和診所服務。近年政府推出自願醫保計劃,透過扣稅吸引市民購買醫保,使用私營醫院服務,藉此減輕公立醫院的財政和工作壓力。

武漢肺炎屬高度傳染的疾病,香港醫護人員吸取沙士慘痛經驗,當疫症今年1月下旬從內地輸入香港後,整個醫療體制便高度戒備,全力抗疫。香港市民亦同心抗疫,為己為人戴上口罩,防止疫症傳播。自今年1月23日出現第一宗確診,到3月開始出現大量輸入個案,至今千多人確診,七名病人死亡,死亡率低於1%,而且不幸離世的病人大多有長期病患。整個醫療團隊全力以赴,適時發放疫症資訊,看重每一個確診病人的生命,不會出現其他國家見死不救的情況。一些原本在其他國家生活的港人,一旦確診,也急忙返港就醫。

雖然香港醫療制度仍有不足之處,包括公營部門醫護人員流失率偏高,輪候服務時間較長,但事實證明香港的公私營醫療體制大致運作良好,西醫和中醫亦能互補不足。香港的醫療支出只佔GDP大約6%,人均壽命卻可以位居全球首位,男性82歲,女性88歲。今次武漢肺炎除了顯示香港醫療制度有其優勝之處外,亦反映香港人自律性頗高,願意為抗疫而犧牲一些自由。不少原本打算移民的港人,因擔心當地醫療服務不足,最後也決定留在香港。香港有如此高質素的市民及醫護專業人士,應該值得有更好的政治制度和管治團隊。

林本利
周一至周六刊出
林氏力牆 - 林本利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s.next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