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聲集——「躍動港島南」須掃平障礙
於本周三公佈的《施政報告》,雖然沒有大幅「派糖」措施,內容卻十分務實,凸顯政府深諳「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其中「躍動港島南」在內的多項活化舊區和市區更新措施,除了可通過推動舊區重建,激活本地經濟外,亦可以利用活化舊區內的工廈、政府閒置建
築物及廠房等「熟地」資源,增加房屋供應,紓緩基層市民住房需求。
其中「躍動港島南」計劃,目標為擴大本港金融及商業核心區域,有利增加未來競爭力,十分有新鮮感。惟相關計劃涉及區內多個持份者利益,而且需要多個政府部門聯手合作,因此政府未來除了需要考慮平衡區內各方利益,為持份者提供參與發展誘因外,更要設法解決政府部門內長期存在的「上層著急,下層懶理」問題,才能令計劃盡快落實。
政府今次以「起動九龍東」和「保育中環」兩個大型舊區活化模式,作為「躍動港島南」計劃藍本,期望藉地區為本的發展模式,激活南區發展潛力,並與中環和金鐘等傳統商業區產生協同效應,創造更大經濟效益。
可是以「起動九龍東」為例,該計劃原意極佳,但推出逾十年仍未完成全部項目,令該區發展受到很大窒礙,究其原因,主要是負責審批和執行的部門,時常抱著「不做不錯,多做多錯」的官僚心態工作,以至再好的政策和發展規劃,到推行時往往「走樣」,變得效率極低。
因此若「躍動港島南」要取得成效,政府就須成立一個跨專業、跨部門和有實權的統籌部門,為各個發展項目提供「一條龍」服務,減少重重關卡,提高參與者積極性。
此外,特區政府自前年重啟多項活化工廈措施,並將重建後的最高核准地積比率提高至兩成,此舉雖然獲得不錯效果,城規會亦批出超過三十項重建工廈申請,釋放約六十萬平方米新樓面面積,但這一數字與全港有一千四百幢工廠大廈相比,只佔約百分之二,即使只計算單一業權而且於一九八七年前落成的工廈,亦只佔約百分之十左右。所以政府未來推動「躍動港島南」計劃時,除設立「標準金額」徵收補價的先導計劃外,也應考慮再放寬地積比率限制,增加業主參加意欲,以釋放更多「熟地」資源。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
恒聲集 - 李秀恒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hd.sthead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