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到橋頭自然直
英國於1973年加入歐洲共同體後,受制歐洲單一市場及自由貿易協定約束,失卻移民政策控制權,又感樞密院終審地位被歐洲法院取代,遂萌發退出歐洲聯盟的念頭,結果觸發公投。由於正反雙方旗鼓相當,支持脫歐者缺乏壓倒性支持,未能平息爭議。經過一輪折騰,兩任首相相繼遭撤換後,2020
年初國會終於確認退出歐盟,隨即進入一年過渡期。
為了達成脫歐後貿易協議,雙方表示只要有一線希望就不會放棄談判,但英國也同時為「硬脫歐」做準備,以防萬一。在談判桌上, 雙方在漁業及國家安全重要問題上,歧見持續沒法化解,所以談判死線一再推遲。最後當過渡期尚有一個星期屆滿之際,於平安夜達成脫歐後的貿易協議。
整個協議過程漫長而曲折,雙方都認為協議公平及平衡。對商品和服務貿易,英國海域捕魚權分配,都有雙方能接受的安排。又在交通、能源、司法等領域合作,作出妥協。
這次成功談判帶來三個啟示。首先,要有時限死線。第二,各持份者都有可望爭取到的實際利益,而非縹緲虛無的意識形態爭論。第三,各持份者都要有退一步海闊天空的胸襟,不能只抱著天下盡歸司馬懿的心態。
從此次脫歐談判看來,死線是一年過渡期,英國最渴望取回本身法律和命運控制權,終於得償所願。代價就是在捕漁權作出重大讓步,同意五年內歐盟於英國水域捕撈的漁獲總額減少兩成半,遠低於原先削減八成的要求。
回望香港過去二十多年,面對各種大大小小政治爭拗及風波,上述提及的三種必備條件都未出現,遑論同時出現。原因就是當時爭取的,都是理想化政治信念,並不顧及實際局限,所以欠缺可作為討價還價籌碼的實體政治利益。但最重要的就是沒有談判時限死線。放眼前望,寄語各方冀望進身議會接棒成為忠誠反對者,定要摒棄口號式的烏托邦情懷,爭取的事物萬萬不能大幅度偏離雙方能夠接受的底線,事緩則圓。若然如此,船到橋頭自然直。
孫公解碼 - 孫明揚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