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21年3月30日 星期二

明報月刊 - 曾淵滄 2021年3月30日

明報月刊 - 曾淵滄 2021年3月30日


論《決定》與香港房屋問題(曾淵滄)
通過《決定》助香港解決房屋問題
除了設立候選人資格委員會,《決定》也增加了香港立法會的議席由七十席加至九十席,同時增加了一個新的組別,即選舉委員會組別。而選舉委員會本身也由一千二百人增加至一千五百人,由原本的四個組別增加多一個組別,即全國人大代表、政

協委員及全國性組織的香港代表,增加立法會議員數量及選舉委員會成員數量,會大大減弱目前在立法會及特首選舉中實力強大的商界代表的力量,特別是大地產商的影響力。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討論上述《決定》時,強調要做到由愛國者治港的目標。不過,愛國者中也山頭眾多,其中不少是為某些財團服務代理人,因此在淘汰與排除港獨分子、反中亂港分子後,另一個重點是該由哪一類的愛國者治港?立法會及選舉委員會增加人數與重組,目的就是大大降低目前影響力巨大的商界,而香港商界主要的力量就是地產界,香港社會長期都有所謂「地產霸權」的討論。過去多年,從港英政府時期到回歸後,房屋一直是香港民生問題中最難處理的一項,因此通過《決定》,在很大程度上意味著中國中央政府正在準備協助香港特區政府好好地解決困擾香港多年的房屋問題。

當年,中共政治局常委、分管香港澳門事務的國務院副總理韓正曾經說過,中央政府會協助香港特區政府解決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其中一項就是房屋問題。當時還有一些香港人以為韓正的所謂協助,是由深圳或珠海市撥地點或租給香港特區政府興建房屋。現在形勢很清楚,韓正所說的協助,是把香港特區政府內專門拖後腿的力量清除或降低,讓將來的特區政府能夠好好地施展所能,解決困擾香港多年的房屋問題。

阻止香港改變土地規劃的力量
長期以來,許多人都不斷地說,香港地小人多,土地不夠,所以房屋問題嚴重。錯!看看新加坡,新加坡面積比香港小,只有七百二十八平方公里,人口在二○一九年已多達五百七十萬人,人口密度比香港還高。理論上新加坡人的平均居住面積應該比香港差,但實際上新加坡人的平均居住面積是香港人的兩倍,而且新加坡百分之九十的家庭擁有自置的居所,香港的比例只有百分之五十一。許多香港年輕人仍然與父母擠在一個小小的住宅單位,他們沒有能力搬出去居住,不少年輕人更因此而延誤了結婚的日期。

顯而易見,這是土地規劃的問題。前特首梁振英曾經說,香港只有百分之六的土地是用來建房屋,只要多百分之一的土地用作建房屋,就可以讓至少一百萬人有新的居所。是的,梁振英曾經自稱很努力「搶地」,傳媒稱之為「盲搶地」,但困難重重,香港政府內部、立法會、非政府組織中,拖政府後腿的人太多,包括被認為是反中亂港的政治人物,以及一些所謂的環保分子。許多人都知道,香港不少環保分子與大地產商的關係密切,大地產商是他們背後的金主,反政府的政治人物加上環保分子,就是阻止香港特區政府改變土地規劃的主要力量。過去英國殖民地政府長期填海,沒有人敢反對,回歸後,特區政府幾乎沒有能力填海,甚至法院也正式下令禁止特區政府在維多利亞港填海,真莫名其妙,為什麼法院也幹預特區政府的行政?這一切的背後,當然有錯綜複雜的勢力在操縱,因此相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決定》,只是一個開始,將來必定還有更多的大手術,徹底改變香港特區政府。法定機構的組成,使到特區政府能夠在真正無阻力的條件下施政,達到真正「行政主導」目的。

「八萬五」成董建華噩夢
當然,有土地、改變土地規劃不代表房屋問題就可以輕易地解決。一九九七年董建華上任時,前港督彭定康留給董建華相當多已完成土地規劃的土地,足以興建八十五萬個住宅單位,於是出現了所謂「八萬五」的計劃,董建華打算用十年時間,每年興建八萬五千個住宅單位以滿足香港人的需求。結果「八萬五」成了董建華的噩夢,香港樓價崩潰,樓價大跌沒有讓香港人高興,可以趁低價買房屋。相反,樓價下跌使到更多人不敢買房屋、許多業主破產、許多人成為「負資產」一族,他們自住的物業價值遠低於向銀行借貸的金額,可見大量供應土地、推倒房價並不是解決香港房屋問題的最佳方法。

還有,香港的稅務是非常低的。過去多年,從英國殖民地時代至今日的特區政府,政府賣地的收入是稅收之外另一筆主要收入,香港高昂的居住成本實際上是一種「稅務」,是香港人交給當年殖民地政府及今日特區政府的「稅」。

土地、房屋問題絕對不是簡單的問題,甚至全中國各大城市的政府也面對著同樣的問題。

(作者為財經評論員。)
明報月刊 - 曾淵滄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