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族延續與個人自由的取捨
本欄有關如何改善生育率的論述,引來社會強烈的反響。有人質疑我是否「黐了線」?這樣有違常理的建議也想得出。問我可有想過,若是真的按我的建議去行,後果會有多嚴重?
他們認為:若果未生夠兩個孩子就不可以購買避孕產品的話,年輕人進行婚前性行為豈不是風險
很大,既可能意外懷孕,還可能因而感染性病。此外,現代女性已習慣有選擇生不生孩子的自由,我的建議一定會遭到絕大多數女性的反對。沒有一個政黨會願意冒得失這麼多選民的風險,在立法會裏支持這樣的動議。我的建議根本沒法在社會裏落實。
這樣顯淺的道理我當然明白。我並沒有說在今天就要實行這套做法,我只是說,若是人類的生育率不斷下跌的趨勢真是沒法扭轉的話,到人類的數量跌到某個危險水平時,人類可能被逼要出此下策。
我與大多數人的意見出現分歧,主要是大家的出發點不同。我是站在人類作為一個生物品種,有需要爭取基因延續的角度去看問題,而大多數人的理性卻缺少這方面的關注,所以只能從個人的直接感受去看問題。
英國的演化生物學家、動物行為學家、牛津大學動物學教授認為:基因是自私的,而基因的設計全都是為了一個目的,就是令自己在各種不同的環境下都能延續。基因十分清楚,它能設法保存下來的是品種(species),而不是個體的生命。所以,為了品種的延續,基因會不惜犧牲個體。
雄性螳螂在與雌性交配後,會讓雌性吃掉。這樣,雌性就可以為之後的懷孕獲得更多的營養,而雄性亦可令自己的基因更有機會延續。雄性鼩鼱為了留下更多的後代,在春情期會不停地找不同的雌性交配,直到耗盡精力,死而後已。至於蠶蛾,破繭而出的唯一目標就是生育,所以身體根本沒有口腔可以進食。牠完成生育目的之後,就只能等死。事實上,世上等完成生育後就死亡的動植物比比皆是。
由此可見,於生命體而言,爭取生育後代的重要性遠比維持個體生存重要。我的建議只是有違歷史甚短的個人自由主義的常理,並沒有違背更宏觀的生命體演進常理——犧牲個體的需要以完成基因的延續。我的建議,並沒有要求個人放棄生命,只要求個人在生命某一個時段放棄使用避孕產品而已,遠沒有大自然對個體的要求那麼苛刻。
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我看到,現時各國政府所採用的種種鼓勵生育政策都成效不彰,而且將來也不容易有成效。原因是避孕太方便了;人既然不生育也可獲得性愛的歡愉,又還有誰願意自覺地去負起為種族而生育的責任呢?為了對症下藥,我才想到,可在生命的某一階段禁用避孕產品這個「下策」。我當然知道,這樣的論調一定會遭人質疑,但為了令這個議題得到更多的關注,所以才挑起這場爭議。
施永青 am730C觀點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