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秀之道|商品價格大升 通脹回歸?(鍾秀霞)
中港股市自農曆新年過後一直回落,及至近月終於回穩,恒生指數也重回29,000點水平。整理早前的調整,筆者相信原因之一是中國經濟的恢復速度快於其他國家,市場因而擔心人民銀行或會收緊貨幣政策,影響金融市場的流動性,而內地投資者對於政策的敏感度又
更大,增添市場波動。
其二,是在2019年至2020年期間中國股市錄得可觀升幅,投資者自然借勢獲利回吐。擁有結構性增長的板塊如科技股,由於累積的升幅最為可觀,調整幅度也因而較深,尤其是這類股票很多都屬於指數的重要成份股,也是不少投資者的重倉所在,導致增長股與價值股的估值差距日益擴闊。反觀在價值股之中,不少都屬於周期性股份,例如金融及商品板塊等,被視為最能受惠於經濟復蘇,估值也相對低廉,結果是增長股與價值股出現了顯著的板塊輪替現象。
很多投資者都想知道,究竟這一浪的調整是不是已經完結?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視乎未來中國的貨幣政策會否真的出現轉變。相信有留意經濟新聞的讀者都會知道,近月包括銅、鐵礦石、鋁材等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均大升上揚,財新5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便按月升0.1至52,達到今年以來最高水平。問題是下遊企業有沒有能力吸收上升的成本,將之轉嫁予消費者?如果原材料價格上升影響到需求的話,PMI指數或會稍為放緩,更重要的是,低基數效應或會在今年下半年慢慢消退,若然商品價格持續走高,便有機會影響經濟增長,屆時貨幣政策不一定如投資者所想像般會進一步收緊。
說到中國目前面對的通脹壓力,大致可分為幾個來源,首先,是上述提及的大宗商品價格飛升,另外「軟商品」──例如糖、棕櫚油等食品通脹的情況也值得關注,因為這關乎到社會民生。最後便是某些行業出現的特殊情況,例如全球半導體短缺,刺激價格瘋狂飆漲。在這幾方面中,部份屬於全球性現象,中國政府單憑一己之力,未必能夠完全控制,部份則有機會透過提倡自家研發來擴大產能,穩住價格,但要真正做到自給自足並非一時三刻的事。在下一星期,筆者將會跟大家仔細分析一下中國的商品及半導體的供求情況及相關的投資部署。
安聯投資高級基金經理鍾秀霞
-----------------------------
蘋果App大升級 更簡潔更就手!了解更多(立即下載體驗)
-----------------------------
點擊即睇《Bitcoin投資入門手冊》
一書盡覽新手必讀資訊
-----------------------------
【全球樓行】 Dream House零距離
屬於香港人的移民攻略
選秀之道 - 鍾秀霞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hk.news.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