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21年7月2日 星期五

免費早餐 - 徐家健 2021年7月2日

免費早餐 - 徐家健 2021年7月2日


市場沒有告訴你有關SPAC的政策風險


港府預告港交所將於今季諮詢引入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 (資料圖片)

早前,港府預告港交所(388)將於今季諮詢引入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作為全港最早討論SPAC的經濟學者,我對我的成功爭取未有沾沾自喜,反而開始替監管機構

政策方向擔心。有跟進我相關文章的朋友都知道,我從來是個SPAC的大好友。但支持還支持,近月SPAC在美市發展,認為我有責任向本地監管機構再解釋一下。

在立法會秘書處的文件當中,提到SPAC屬高風險投資:「儘管SPAC有其吸引力,但對於一般投資者而言,該投資工具仍屬高風險投資,因為他們所投資的公司欠缺過去財務表現數據或未來商業計劃,在首次公開招股時的資產亦極為有限……美國證交會最近重申,監管人員一直有仔細審核SPAC及其收購目標所提交和披露的資料,確保投資者對擬進行的收購投票時,作出有根據的決定。此外,美國證交會亦正考慮修訂相關法規,藉此澄清de-SPAC交易與傳統首次公開招股活動一樣,須符合相若的披露資料規定及承擔相關責任。」

是的,我和其他學界朋友都知道,SPAC存在的問題主要不是甚麼「高風險投資」,而是與攤薄(dilution)有關政策風險。這結構性攤薄,卻始終不為本地監管機構所重視。我見過唯一有關討論,來自本地基金公司Argyle Street Management Limited執行董事黃科凱數月前一個專訪。據黃的說法,現時市面上逾九成的SPAC都會透過附送認股權證吸引長線價值投資者,但這些投資者行使認股權證後將會攤薄其他股東所持有股權。SPAC的結構性攤薄,除了黃提及的認股權證和一般上市都需要負擔的包銷費用underwriting fees,還有來自贊助人的sponsor promote。

上周美國證交會主席便就這攤薄問題的披露向傳媒解釋:「These are very expensive dilutive products. I mean the sponsors take out a chunk at the beginning, then there’s more to being taken out later when they merge with a private company in what’s called a de-SPAC. I just call that a target IPO, and it’s those disclosures ensuring that the retail investors get the right disclosures and are protected, and somebody’s not misleading them, and secondarily that they’re participating just like the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and a lot of the big institutions buy into these SPACs later during that target IPO, and they do so at a preferred price rather than the price the retail public’s getting. 」

貫徹披露為本的原則,證交會很可能將要求SPAC披露更多有關贊助人在不同階段攤薄的資料。這新規定將為市場帶來甚麼衝擊?本地監管機構在引入SPAC前要認真研究一下。

作者為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香港大學香港經濟及商業策略研究所名譽高級研究員、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

http://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
逢周一、三、五刊出
免費早餐 - 徐家健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