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的一二手價差增闊
有fans問:「汪總,有個問題想請教下你。我發覺依家「一手新樓」同「1至5年樓齡半新二手樓」跑贏曬大市,同「十幾至卅幾年樓齡二手樓」比較差價非常大。為何會這樣?」
對!現在是筆者從事地產39年以來,一手和二手物業之間價差最大的時候,動輒相差樓價四成左右。屯門天水
圍區同區相差近萬元一呎!
以上原因當然包括:最主要是因為一手住宅供應不足,發展商是可以「唧牙膏」方式慢慢賣,用低銷售量去造就最高的價格銷售,同時亦因為樓花在宣傳下往往會成為市場焦點的關係,樓花也因此成為了樓市火車頭,一手住宅價格高企令到二手住宅出現大落後情況,二手住宅既然落後但一手住宅又企得穩,當然二手樓的角色就只有逐步追落後,市場就成為了一種長升長有的結構,這種結構是因為供求失衡而來,而不是泡沫,要令到樓價升得健康,必先要改變這種結構性,但施政報告若只顧長期供應數量而不用力改善短期供應便不能為以上的上升結構作改變。
人被資訊影響得日益深入,資訊平台多提及的地區和板塊都會跑贏大市很多,一手住宅透過宣傳得到優勢,有拔尖效應,加上本來新盤就是比較多人先選擇,這也是一手住宅升得快的因素。
一手住宅供不應求,但二手住宅的成交量對170萬個左右的住宅單位只是很小的比率,因此二手市場是逐個板塊移動的,即是說單憑一些滯後的數據和簡單的報導標題不可深入分辨到市場實況,因此近年經常有出現誤判的情況!
隨著「共同富裕」概念日益普及,如果短期供應量能增加,一手住宅市場就可能在兩至三年之後的開價中,「跳價」情況應會減慢,而且供應多了之後,便不會出現現在的盈利「厚切」的情況,我預算最壞的情況就是二手會樓繼續升,一手樓收歛!
但如果沒有合適的配合,一份完美的施政報告一樣可以令險境出現,就是基建上的大興土木令建築成本、通脹及人工會增加得很快,但供應卻很遲才到!這樣一樣平衡不到貧富懸殊和不滿情緒!因此我才堅持政府要開設針對5年內的短期供應小組!
作者為祥益地產總裁
平民財技 - 汪敦敬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