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21年12月8日 星期三

拆局麒想 - 林嘉麒 2021年12月8日

拆局麒想 - 林嘉麒 2021年12月8日


《拆局麒想-林嘉麒》阿里短期翻身不容易,長線還看兩大業務

《拆局麒想-林嘉麒》阿里短期翻身不容易,長線還看兩大業務

  《拆局麒想》要數2021年最令投資者失望的板塊,科技股必是榜上有名。整年受國家政

策困擾,「反壟斷」、「二選一」、「防止青少年沉迷」、「滴滴事件」、「雙減」、SEC會



計監管新規,可說是一波未停一波又起,令市場充斥著悲觀的情緒。以往逢低吸納的策略已叫投

資者損手爛腳,科技股的風光不再;從前只要是調整,股價及後節節創新高的局面已完全改變。

你可以「賴」國家政策攪亂擋,拖累股價,而事實是各個互聯網公司的財務數據已完全走樣,盈

利高增長的情況已成歷史,只要看看今年第三季的財報便輕易知悉。

 
  昔日股王騰訊(00700)期內淨利潤相比去年同期減少2%,十年來首次下跌;百度

(09888)、愛奇藝、快手(01024)、嗶哩嗶哩(09626)更沒有亮點,而股價

逢位破位向下的阿里(09988)問題就最大。一直有投資者說阿里好抵,好平。大定都知平

嘢冇好,平一定有原因。國策影響科技股大家都知,最大問題是阿里經營情況甚令人憂慮。先看

阿里Q2業績,期內收入儘管同比增長29%至2007億元,惟經調整EBITA同比大降

32%至280億元,Non-GAAP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38%至305億元,而阿里更將

全年收入增速指引從30%下調至20至23%,反映商品直銷收入和CMR的預期變化。試問

過了高峰的科技股,仍可擁有科技股的高估值或高股價嗎?

 
  另外,阿里在購物大節已完全失去優勢。自2009年,阿里巴巴啟動了「雙11」購物節

的潮流,之後每年的銷售額都在不斷增長,現在已演變為中國以至全球的最大消費活動。可是,

在2017年前,淘寶每年「雙11」銷售額的增長幅度都在30%以上,但到了2018年和

2019年,銷售額的增長幅度已明顯下降到27%和25%。再者,過去數年「雙11」已由

一天的事,變為一段時間,從前24小時內的銷售量,已過為一段時間,反映其銷售額增長已經

見頂。根據「星圖數據」的統計數字,今年「雙11」當天的全網銷售額,同比下滑了5﹒5%

。而從11月1日到11日整個銷售期來看,阿里的成交總金額達到了5403億元人民幣,但

是同比增速卻大幅下降,從去年的26%下降到今年的8﹒45%;另外,京東的成交總金額是

3491億元,同比增長29%,也低於去年33%的同比增速,意即銷售的高增長已成為歷史


 
  有見及此,阿里來了一場人事架構大變身,也成功令低迷的股價出現了短期起色。事件中涉

及阿里高管的兩個關鍵人物戴珊和蔣凡。戴珊將由蔣凡手中接過大淘寶(淘寶、天貓、阿里媽媽

),而蔣凡將分管原來戴珊負責的全球速賣通和國際貿易兩個海外業務。兩人一個負責阿里在國

內的零售和批發業務,一個則負責國外。這是阿里全新的組織戰略,從「中台戰略」升級為「多

元化治理」。2015年開始,阿里施行「大中台」,明確了三大戰略:內需、全球化和雲計算

。是次變動,阿里統一了「中國數字商業板塊」,整合了大淘寶(包括淘寶、天貓、阿里媽媽)

、B2C零售事業群、淘菜菜、淘特和1688等業務,並由戴珊分管。同時,由蔣凡積極發展

國外市場。國際電商市場如東南亞、南亞和土耳其等地區都是全球新興市場,人口結構年輕,發

展空間龐大。蔣凡過去曾成功在七年時間令淘寶用戶從一兩億增長到超過九億,市場一方面會憧

憬阿里未來拓展海外業務可成功,同時減輕內地業務受國家政策的影響。

 
  另外,阿里雲在未來發展亦是重要。國際數據公司(IDC)日前發布中國上半年金融雲市

場報告,當中阿里雲在金融雲平台(基礎設施)解決方案市場的市佔率高達25﹒7%,是最大

的金融雲解決方案供應商,其次的是騰訊以及華為,市佔率分別為15﹒5%以及15﹒1%。

今年上半年,中國金融雲市場規模達26﹒5億美元,當中,金融雲基礎設施市場規模已經達

18﹒3億美元,公有雲及私有雲基礎設施市場增速分別達54%及28﹒5%。IDC表示,

期內金融雲平台市場的增速更超過50%。阿里要股價回升,首先要延續高增長,未來股價要靠

國外及金融雲業務了。
《新城晉峰資產管理董事 林嘉麒》
 
*筆者並無持有上述股份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

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限時優惠】申請etnet強化版MQ手機串流報價服務,加送$50禮券! ► 立即行動

拆局麒想 - 林嘉麒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