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態化免費核酸檢測的成本效益
常態化免費核酸檢測的成本效益
內地一些城市正邁向對新冠病毒實施常態化免費核酸檢測。(路透社)
為了應付最新一役的防疫戰,內地一些城市正邁向對新冠肺炎疫情實施常態化免費核酸檢測。雖然說是免費,但這個世上只有《免費早餐》,免費午餐說到底只是空中樓閣。根據野村
估計如果這種做法普遍推開,中央政府可能會付出相當於國內GDP 1.8%的代價。
1.8%GDP的代價是否物有所值?理論上,我並不完全反對全民檢測。兩年前疫情剛開始時,經濟學諾獎得主Paul Romer便提議美國政府花更多投資到全民檢測的配套之上,令全美國民可以每兩星期檢測一次,理由十分簡單:當大家知道誰染病誰健康的時候,大家才有信心回到學校上課,再到酒吧消費,才能真正重開各項經濟活動。
相對美國每月lockdown可以高達5,000億美元的成本(當時Romer的估算),Romer的建議「只是」每月花費80億至100億美元是物超所值。同樣道理,內地新冠病毒實施常態化免費核酸檢測,理論上亦可以符合成本效益。
不過,這裡有兩點值得留意。首先,Paul Romer的提議是在實施全民(或大部分民眾)檢測後,經濟可以重開。換句話說,要符合成本效益,政府需要在付出成本(例如全民檢測的費用)後獲得經濟重開的效益。否則如果我們一方面要全民每天排隊做檢測,更一方面仍要全民(不論是否確診)在家隔離,這似乎是只有成本沒有效益的措拖。
另一點同樣重要的是,兩年前我們還未有疫苗,現在無論是外國的mRNA疫苗還是國產的滅活疫苗都成行成市。學界不少研究都已指出,當中不少疫苗的效用十分高,另一位經濟學諾獎得主Robert Barro在最近一篇工作論文《Vaccination Rates and COVID Outcomes across US States》就比較美國不同州份在不同時期的疫苗接種率和死亡率,並估算接種疫苗的確可以大幅降低死亡率。其中在Delta肆虐期間疫苗效率最高,平均每救一條人命的成本只需55,000美元(約43萬港元),即使在Omicron肆虐期間疫苗效率有所下降,平均每救一條人命的成本亦只需20萬美元(約160萬港元)。
相比起美國人平均的人命價值(用行內的術語,即value of statistical life是也)往往過千萬美元計,疫苗的成本效益顯而易見。Barro計算的是美國mRNA疫苗的效用,至於國產滅活疫苗的效用如何,以及為全民接種國產疫苗是否可以代替常態化免費核酸檢測?這要留待我們一些國師級的學者為大家算一算帳了。
免費早餐 - 梁天卓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